紧盯国际抗“疫”形势 寻找企业扩张契机——浅谈我国医用防护耗材、生命监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7-13 09:26   

  原标题:紧盯国际抗“疫”形势 寻找企业扩张契机——浅谈我国医用防护耗材、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发展之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将迎来新一轮变革。其中,医用防护耗材、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两大领域具备突出发展潜力。

  医用防护耗材是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最重要的物资之一。结合我国各地出台的《医用耗材采购清单》以及国家卫健委出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可以将医用防护耗材分为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医用手套、医用防护帽、医用鞋套等。数据显示,我国医用防护耗材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7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58亿元。受疫情影响,预计今年我国医用防护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9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见图1)。

  全球医用防护耗材企业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代工生产企业居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用防护耗材是最重要的医疗器械之一。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医用防护耗材市场仍存在一定的需求空间。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应积极提高高端产品技术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抵御需求骤降风险。

  目前,国际上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采取防疫隔离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全球一线万副护目镜。

  疫情防控早期,部分国家和地区政府储备意识不足,并未将医用口罩、防护服等易耗品列为重点储备,医院也基于运营成本压力,对日常医疗需求较低、使用场景有限的医用防护服、护目镜实施“零库存”,致使疫情防控中,相关医用防护耗材面临庞大的需求缺口。各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政策限制医用防护耗材及其原材料出口,并且积极对接我国企业采购相关物资。

  我国医用防护耗材产能充足,相关生产企业近400家(不含疫情防控期间应急获批的新增企业)。从生产企业地域分布看,基于上游原材料资源优势,目前,我国医用防护耗材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及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江苏、山东等省份。国内医用防护耗材生产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高。

  以医用口罩为例,熔喷布作为口罩的重要原材料,被称为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心脏”,我国经营范围涉及熔喷布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和河南三省,这三省的熔喷布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49.02%,而湖北省仅占到全国的4.03%。我国有2万多家企业涉及口罩生产经营,但具有医用口罩生产资质的企业仅348家(不包含疫情防控期间应急获批的新增企业),且大多数为全球代工厂家,产品偏向中低端,能够生产N95/KN95口罩的企业只有58家。

  早期新冠疫情蔓延速度快、波及范围广,诸多医用防护耗材企业及跨行业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扩产、转产医用防护耗材。根据天眼查数据,今年以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产品,其中不乏中石化、富士康、比亚迪、OPPO等跨行业企业。

  未来,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医用防护耗材需求将面临断崖式下降,随后很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因此,医用防护耗材相关企业有必要时常关注国际疫情发展态势及相关产品需求情况,积极提升自身产品技术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抵御需求骤降风险,以免产能过剩。

  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通过对患者生理特征进行实时监控等,为医生提供信息及救治帮助。参考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医学装备目录》,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可以分为呼吸机、监护仪、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除颤仪、输液泵、测温仪等。数据显示,全球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长稳定,预计2020年将达到262亿美元(见图2)。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市场快速扩大。总体来看,全球市场呈现外资品牌主导欧美市场及高端市场,中国企业主导亚、非、拉市场及中低端市场的格局。国际市场的参与者主要通过打造具备多元化功能模块的高端产品提升市场份额,国内市场中的内资企业则不断通过技术提升、进口替代等方式抢占市场空间。

  国际产业特点:全球市场主要由国际知名综合型医疗器械公司占主导地位,部分细分领域也有隐形冠军企业重点参与

  目前,全球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市场主要由荷兰飞利浦、美国GE、美国美敦力、中国迈瑞、德国西门子等综合型医疗器械企业占据。但在部分细分领域中,相比于综合型医疗器械企业,该领域隐形冠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更高。以呼吸机为例,瑞典洁定(Get inge)、瑞士哈美顿(Hamil ton Medical)、德国德尔格等品牌在全球呼吸机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国内产业特点:国产品牌利用政策优势实现技术突破与市场崛起,外资企业通过合资共建或专利授权的形式实现布局

  我国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企业较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及珠三角区域,但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目前,我国市场上的高端监护仪、体外膜肺氧合机等高端产品,以及国产呼吸机中的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仍然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分级诊疗政策逐步落地,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不断扩容。在《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措施的东风之下,国产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在国内基层市场中的占比有所提高。此外,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的设置,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直接推动内资企业积极提升研发能力,突破先进技术壁垒,从源头上解决核心技术问题。

  我国庞大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众多外国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企业,但由于对我国市场了解不足及自身品牌定价偏高等原因,他们很难以自有品牌进入,往往通过与我国企业合资共建或者专利授权的方式实现布局。

  今年初,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防控相关医疗物资供应紧张。国外方面,欧盟相关文件显示,基于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传统医疗器械供应链只能满足约10%的需求量。同时,很多品牌由于产品定位及价格较高,不适于各国政府大规模采购。因此,部分国家和地区倾向从我国企业,如迈瑞、宝莱特、理邦等采购医疗设备。

  未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对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的刚性需求将日益减少。我国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紧抓各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负压隔离病房及特种医院的契机积极布局,抢占国际市场空间。

  通过对疫情影响及市场发展前景进行综合考量可以发现,呼吸机、监护仪和体外膜肺氧合机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后疫情时代全球构建防疫机制所释放的庞大市场,将促使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领域变身为“潜力股”。天辰用户注册

粤ICP备17072953号-1Copyright(C)2023-2024首页_天辰平台注册_登陆测速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