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医药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各国亦采取财政紧缩政策,但没有影响整体医疗市场的发展。在中、美医疗改革,以及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的背景下,民众对药品需求十分殷切。10月初,全球权威的医药管理咨询公司IMS Health发表报告指出,今年全球药品市场将增长4%至5%,明年增幅更达5%至7%,升至8800亿美元。
该报告预期,未来4年内全球药品市场将扩张近3,000亿美元,攀至1.1万亿美元。全球药品市场的增长焦点,亦会由欧美国家,转移至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受惠药品销售增长理想,新兴医药市场的投资前景实在不容忽视。
欧美国家医疗开支庞大,稳占全球最大医疗市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市场是美国。去年美国医疗保健开支高达22,972亿美元,较次位日本的医疗开支高出近5倍。德国及法国的开支则分别为3,438亿美元及2,991亿美元。
美国医疗保健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16.3%,其他欧洲国家的的比重则普遍介乎9%至11%。相反,中国的比重只有4.1%,远较欧美国家为低。
除了稳占全球最大医疗市场外,欧美药厂的盈利增长亦甚为理想。全球10大医药企业主要均为欧美药厂,若以销售金额计,美国辉瑞药厂位居全球医药市场的“大哥”。
根据彭博资料,去年辉瑞销售收入为 500亿美元,较2008年增加17亿美元,盈利增长7%至86亿美元。旗下降血脂药立普妥(Lipitor)销售额高达133亿美元,成为全球最畅销药品。美国默克药厂去年销售增长15%,达到274亿美元,盈利更飙升逾60%至129亿美元。受惠去年全球疫苗需求增长强劲,疫苗生产巨头的法国赛诺菲安万特药厂排名升至全球第4位,其抗凝药波立维(Plavix)亦是全球第二最畅销药品。
即使在各国经济不景气下,全球药品销售仍录得不俗升幅。去年10大治疗类别的药品销售达到 2,817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销售总额37%。按销售金额计,10大治疗类别中除抗抑郁药销售略有下降外,其他均取得可观的增幅。抗肿瘤药、降血脂药和呼吸系统用药的全球销售额均在330亿美元以上。抗肿瘤药自2007年超越降血脂药后,一直处于“榜首”位置,但销售额增幅于去年放缓至9%。次位的降血脂药去年销售达353亿美元,但位置快将被排名第三的呼吸系统用药所取代。近年来,呼吸系统用药销售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去年增幅为11%,销售额跃升至336亿美元。
虽然欧美医疗市场庞大,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新兴医药市场则乘势崛起。根据IMS Health的报告,明年美国医药市场增长为3%至5%,达到近3,300亿美元,仍可保持全球医药市场的龙头地位。至于加拿大及欧洲5大市场(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英国)整体增长将收窄为1%至3%。相反,受政府及私人企业对医药市场的积极投资刺激,17个新兴医药市场国家的增长速度将介乎15%至17%,达到1,700亿至1,800亿美元。
在众多新兴医药市场国家当中,尤以中国医药市场发展潜力最为庞大。IMS Health数据显示,中国的医药市场由2005年的1,072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去年的2,4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3%。此外,根据世卫资料,去年中国的医疗开支于世卫成员国位列第七,但人均医疗保健开支增长则最高。
去年美国的人均保健开支达7,493美元,2005年至200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仅得3%。相反,虽然去年中国的人均开支只有147美元,但2005年至200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则高达16%,远胜不少欧美国家。
医疗保健开支增长迅速,带动中国医药业取得可观收入。根据中国商品网资料,今年首8个月,中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6,976亿元,同比增长 26%;利润总额攀至718亿元,同比增长35%。整个行业总资产为10,237亿元,同比增长近20%。随着中国经济急速起飞,居民收入及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加上中央政府8,500亿元的医疗改革拨款,有助推动中国医药市场的长远发展。IMS Health预测,明年中国医药市场将由去年排名第五位,跃升为世界第三大医药市场。于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将达到6,913亿元,较去年规模升逾1倍,2009年至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则高达23%。
全球医药市场可望在未来数年保持稳步发展,不过仍会面对不少挑战,包括各国削减医疗预算,以及大量专利药到期,均会影响药品市场的销售及竞争。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加上各国财赤问题严重,不少欧洲国家锐意减少对医药业的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德国、法国及西班牙等传统主要医疗市场均面对不同程度的财赤问题。去年德国的财赤比例算是三国中最少,占GDP约2%。法国的财赤占GDP近6%,西班牙更高达8%。为了降低药品开支的增长,三国已经宣布将全面限制药品使用,或减少医保项目计划。另有部分国家将采取类似措施,或将负担转嫁给患者来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IMS Health报告预测,未来4年专利药品将面对来自廉价仿制药的激烈竞争。以美国市场而言,专利药到期的高峰时间将在2011年及2012年,届时最畅销的10大药品中有6种面临仿制药的冲击。由于逾60%快将到期的专利药均在美国出售,因此估计对美国药品市场影响甚大。受转用廉价仿制药品的影响,未来4年全球药品销售或将减少800亿至1,000亿美元。
总括而言,在中、美医疗改革,以及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下,对全球药品需求殷切,有助推动全球医药市场发展。虽然欧美国家仍然稳占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但其增长已见放缓。相反,新兴医药市场急速增长,尤以中国发展潜力最为庞大。即使面对各国医疗预算减少,以及来自廉价仿制药的激烈竞争,相信整体医药市场亦可稳步发展。新兴医药市场的投资前景仍然乐观。
医保控费是医院控费的主要方式,由于医保涉及范围较广,并且政策性较强,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医保管理面临较多问题。在药品价格市场化背景下,医院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担当起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责任,尤其是医保费用方面,需要加强落实控费机制[1]。目前,山东省省属公立医疗机构自2016年6月1日零时起,药品加成的取消和新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的执行使得大型的医疗设备费用检查标准得到了适度的降低,同时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价值得到了提升。
医疗支付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在支付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给医院带来较大的损失。医疗保险支付是医保改革中的重点环节,医保支付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医保制度的完善。随着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对医保控费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控费机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控费机制在改革过程中明显主导性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化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综合药品价格管理系统,该系统是由药品零售最高限价系统和药品集中采购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而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取消了零售最高限价系统,主要采用集中采购系统,再加上改革后对于医疗支付方面更多的强调事后监督,很少实施事前监督,这就导致药品费用的支付主体无法在药品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体现应有的话语权,从而严重影响了药品交易产权的完整性。
医务人员给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决定着其工作考核的业绩。目前,针对公立医院药品费用控制,山东出台了多种控制措施,例如,降低CT、磁共振、核医学、放射治疗等四项检查治疗费用;取消挂号费,调整诊察费、护理费、会诊费、手术费等,但是这些控制费用的措施,在操作成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因为对任何医院而言,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没有强制性约束的控费指标无异于一纸空文,医院追求收入的目标和基本手段还是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同时,当前的医疗服务水平还十分低下,这种情况下实行的任何控费指标政策,都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控费作用,所以今后也需要针对性的深化改革。
现行的医保控费措施不够具体,没有针对医药服务的不同价格实施不同的支付方式,难以反映不同种类药品的使用特征。而药品加成以及医疗服务垄断性的存在使得低价药品和服务遭受到高价药品和服务的驱逐,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医药费用的支出扩大[2]。高价药品的出现会导致医疗服务使用的数量逐渐减少,也使得患者的就医负担不断加重。
首先,控费机制的设计需要引进费用控制的主体方,即供方和需方,医保部门作为供方和需方行为的协调者,这样一来才能够找到医保部门和费用控制主体方之间的均衡点。在费用主体确立之后,需要对控制费用的任务目标加以分解,从医疗服务提供方和患者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对医疗服务提供方来说,费用的控制主要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对于患者而言,加强医疗费用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就医活动,从而解决他们看病难的问题。其次,制定合理的控费机制需要致力于不同主体共同产生的控费动机,包括的主体主要有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以及费用支付方三者,仅仅依靠硬性的制度难以确保费用的有效控制,因此,合理的控费机制需要加强供方、需方以及支付方三者之间的约束力度[3]。
医保支付价格制度是医保控费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同时医保支付价格还是政府药价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适应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我国应该致力于医保药品支付价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从支付范围和支付比例两个方面加强对药品价格支付制度的调整。在支付范围方面,需要支付部分医保基金经办机构招标的药品,为了确保医保基金专款专用,对那些不属于医保基金经办机构招标的药品不实施支付,此外,还要进一步贯彻药品交易过程中的权利以及产权关系。在药品的支付比例方面,医保药品支付价格可以按照医疗保险赔付的原则进行赔付,医保基金经办机构招标确定的药品按照一定的赔付比例进行赔付,剩下的部分则是由患者自行承担赔付。
医药分家体制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医疗服务的利润,因此,在确保医保基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控,是当前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关键所在。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较低,不能反映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也因此造成了很多的其他问题。当前医疗服务的投入成本与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之间的矛盾突出,同时医疗服务提供的信息不对称和服务的垄断性导致医疗服务改革势在必行[4]。自6月1日起,山东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对先行放开的知名专家诊查费等131项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自主定价,并且将服务项目、内容以及价格等向社会实施公示,对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类的项目价格总体降低了20%,这些收支结构方面的调整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化有着很大的作用。我国医疗服务改革在坚持服务定价方向的基础上需要对服务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进行改革,不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对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就医疗服务价格水平改革方面,要实施标准管制定价模式,改变医疗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成本上限控制和利润水平控制,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医疗服务的成本以及服务质量问题。在医疗服务结构改革方面,需要把握好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和特需医疗服务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比例应该高于特许医疗服务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比例,同时还需要根据医疗服务对象的贫困程度确定服务定价标准,这样一来,既能够缓解贫困地区人口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对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造成过度冲击。
医院需要制定年度医保培训制度,按照医院工作计划组织医保培训讲座,讲授市场化背景下的医保政策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对医保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讲授。对于重点科室的医保支出进行重点讲评,从而强化医保人员的服务意识。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医院临床政策运用的指导,利用合理的时间进行宣传讲课。还可以组织医保政策实习班,对新招进的人员实施培训,通过医院的网络相关医保政策通知,编制合理的医保信息。在药品价格市场化背景下,医保政策随时发生着变化,为了有效解读医保政策的变化,了解医保政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医院应该制定医保联络员制度,并且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及时处理医疗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公立医院在药品采购方面需要发挥示范作用,严格执行集中采购政策,禁止网下采购,并且营造公开的医药购销环境,药品的销售按照实际采购的价格进行销售。此外,公立医院可以与市属医疗机构进行药品的联合采购,发挥带量采购的优势。这种联合采购也可以在药品采购平台上获取一定的议价采购权,为了提高网上采购的到货率,医院要在药品到货后及时确认收货,并且及时支付货款。药品的配置需要坚持基本药物优先配置的原则,从而发挥药物的主导作用[5]。对于临床辅助用药需要加强监管,对用量较大的药品建立定期公示制度,重点监控营养药品以及辅助类药品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从源头上遏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临床用药方面还应该按照具体的指导条例进行用药,不断完善用药评价制度,对于抗菌药物以及儿童用药等临床药物要加强监理,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的行为,从而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使得医保控费机制面临着较多挑战,为了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趋势,需要加强医保控费机制的完善,这不仅需要提高医院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医保费用控制意识,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医保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医保控费问题,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体系。
[1] 姚迎.加强医保管理建立医院控费机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保管理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2):9- 11.
[2] 丁锦希,白庚亮,黄泽华等.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制度框架下的支付模式实证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5,46(6):647- 652.
[3] 彭琪,李卫平.浙江省控费政策对医院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院,2016(3):27- 30.
当前,农村医药市场存在巨大空缺,不少农民为了获取廉价药物往往会前往城镇药房进行采购,并一次性购买相当数量的药物,这一现象在各个地区普遍存在。而从笔者生活实践经验来看,农民在城镇药房采购药物主要集中在消炎药物、冠心病药物、其他药物等,这一现象说明,农村地区在医药产品供给上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要深入开发农村医药市场,争取在提高医疗机构效益的同时,还能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重大比例,这就决定了农村人口对药品具有巨大的需求。从相关数据来看,仅2013年,我国农村药品消费总额就达到500亿元人民币,证明农村市场对药品的需求。同时与城市不同,农村地区缺乏公费医疗机构,虽然我国已经广泛的推广了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农民在购买药品时,往往会通过现款的方式进行结付,且购买量较小,这就决定了农村地区无法进行药品招标,这对医疗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城市,且医药市场十分落后,这就为药房、药企等占领农村医药市场提供帮助。同时与城市相比,药房等相关医药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的要求较低,再加之农村药品零售总量较大,这也会推动药品零售行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的医疗习惯与城镇居民不同。一般在身体出现病症之后。农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去诊所或者药店购药,只有病情加重后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因此,药店的推销往往会决定农民药品购买行为。
对大部分农民而言,在购药过程中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疗效往往是是次要因素。笔者家庭长期从事药品销售工作,通过对农民购买药品过程进行观察后发现,当农民提出购买意愿之后,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询问药品价格,之后才能根据药品的疗效做出选择。除此之外,农民对于一些症状不严重的病症往往不会用药,依靠“土方”或者自行痊愈。由此可见,价格是影响农民购买药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农村市场开发中,必须首先要从药品价格入手。
本文认为,采取低价渗透策略是满足农村地区医药市场开发的有效措施。医疗机构在进驻农村市场之后,首先需要的不是利润,而是需要稳定的消费者群体,让消费者能熟知本单位药物,明白在此处购药能获得实惠。再加之农村本身的信息交流范围有限,医疗机构的低价药品信息能很快的在一个范围内传播,这会为医药机构提供免费的市场宣传,扩大消费者群体。因此,医疗结构在开发农村医药市场中,应该从低价开发策略方面入手,在市场营销初期不考虑盈利问题,以提高市场知名度为主要工作内容。
农村医药市场不仅价格需求上区别于城镇,而且在医疗服务的需求上也与城镇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农村地区的私人诊所大夫经常会到患者家中为其送药、输液,而在城镇这种现象是很难发生的。而在开发农村医药市场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农村地区的这个特点,则势必会对市场开发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市场开发思路:
(1)优化农村医药服务方法,为村民提供送药上门等工作;在送药上门的同时,由专业人员介绍药品的服用剂量、注意事项与常见不良反应等,保证村民就能科学、合理的用药。在上门服务过程中药注意叮嘱村民,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停止用药,并到正规医疗单位接收治疗。
(2)努力提高农村市场知名度,在开发农村市场初期,可以积极宣传药品会员制活动,包括“满XX送XX”、“满XX抵XX”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村民对本医疗机构的认识,进而能接受本机构的医疗服务。
(3)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素质,能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全方位的医务人员教育工作,使其能充分认识到农村医疗工作的重难点,进而在工作中能时刻保持注意力,争取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营销团队是保证农村医药市场开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营销团队建设中,应该立足于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县为单位,将本地区农村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点,并确定营销团队中相关人员的搭配情况。
要深入农村市场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调查的内容应该包括:(1)各地区农村的人口数量;(2)主要经济来源;(3)农村地区的常见病症、多发病症;(4)私人诊所、卫生服务院数量与分布等;(5)其他市场情况。
在获取上述信息之后及时生成报告,交予上级单位进行检查,最终出台农村医药市场开发建议书。
本文重点研究了农村医药市场开发的相关问题,从本文研究内容来看,农村医药市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在市场开发中,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团队,收集一手的农村医药市场,并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对农村医药市场开发策略进行优化,争取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并保证医疗机构效益。
[1]雷银生,胡晓亮.浅谈农村医药市场的营销组合策略[J].江苏商论,2006,07:60-61.
[2]李荣宽,生杰.辽宁省农村医药市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16,20:215+214.
但是,对于移动医疗而言,这本身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服务,也就是依赖于每个患者的具体诊治情况和医生的职业化诊断能力,开具的诊治方案和药品也是有差异的,这样的行业对于移动化趋势而言,能否全盘被颠覆呢?一方面是未来移动医疗领域的庞大市场,也就是以互联网化和移动端为入口的用户体验将从目前的支付、资讯和娱乐等细分市场逐步扩展到健康、生活等领域,另一方面是目前医疗产业的放开力度还不大,考虑到行业的安全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移动互联网化试错。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公司说擅长的补贴模式,能否最后拿下医疗和移动健康市场?对于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之间的补贴大战,对于电商购物和支付补贴领域的大战,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对于药品和与之关联的健康服务领域,补贴模式还能否调动起患者的积极性呢?况且这背后还有医院和医药市场、患者等好几个难题需要攻克。
一个是病情诊治的移动化,也就是患者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直接和医生对接,获得专业的诊治建议;一个是医院流程的互联网化,也就是说将医院的挂号、门诊、检查和取药的手续全部互联网化,当然这其中需要和医院做十分密切的配合;还有一种就是医药电商模式了,从2014年的春季,中信21世纪拿到第一张“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试点资格证”,到9月份6部委联合发文放开管制,这个医药电商市场就开始沸腾了。
目前国内医药电商规模约42亿,仅占国内OTC药品市场的1.68%,占比整个医药市场仅0.035%。因此,门诊领域的部分处方药放量将是电商扩张的主要动因。
相对而言,如果从产业流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实医疗领域也有部分服务是标准化的,还有部分服务是非标准化的。例如,医院的挂号、取号、预约和检查等服务是标准化的,进行移动化的布局阻力也是最小的,因为这个是程序性的事项。但是,一旦涉及到了具体的病情诊治和处方药的购买、支付,那么这个流程就不那么标准化了,而且会遇到主要的麻烦。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逻辑很简单,医生给病人诊治并开具药品之后,部分处方药是可以在网上公开销售的,那么用户就可以扫描药品清单上的二维码来进行线上的药品购买,而且还可以获得互联网公司的补贴。对于用户而言,提高了效率,获得了优惠,对于医院而言,也减轻了药品配送和管理的压力,对于医药电商领域的参与者而言,也获得了涉足这一市场的切入点。
首先,对于医院而言,开放药品清单市场是一个较大的门槛,因为医院也是有一个现金流的,而药品销售和医药服务是主要的来源之一(以药养医模式)。一旦这个药品销售的入口被互联网公司所掌控了,那么医院在整个环节中就只剩下给客户面对面的诊治服务了,从整个医院集团的利益考虑而言,或许是一种损害。就和银行被零售化的移动支付所后台化是差不多的逻辑,一旦医院的前端挂号、检查服务被互联网化,后端的医药配送也被互联网化,那么医院就成为了一个医疗诊治的线下服务场景,但是自身的环节已经被分离。
从实际的运营情况来看也是如此,此前,阿里健康的“处方电子化平台”在河北和杭州试运行。这亦是中国第一个将医院的电子处方单分流出来的平台。这对于医疗市场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今以后一头独大的医院售药现状将被改变,药店行业将增加市场空间。但药店、医药商业公司多位人士似乎并不领情。如果没有政府的合作医院和强力推行,恐怕线下的医院不会买移动医疗的账。
其次,对于医疗电商而言,目前在移动医疗行业的参与环节主要是处方药的线上销售,通过医院分流出来的处方药名单进行线上的竞争和推介。患者将处方单上传至该处方平台后,如果选择药店拿药,线上合作的、有该药物的药店开始抢单。
各家药店抢单比拼的条件是低价格、生产厂家。但是,对于电商商家而言,其主要的逻辑是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拼价格,还是电商竞价的逻辑,虽然理论上移动医疗电商的药品价格可以降低20%。但是难以保证到了行业的后期,随着价格的失序和药品质量管理漏洞的存在,以及在流程上众多参与者为了争抢一个处方药单出现的混乱局面。而对于患者而言,药品的价格敏感性是不那么强的,患者更会选择用质量更好,有医院承诺的放心药,而对互联网上的药品恐怕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进入08年以来大盘就一病不起,但即便是这样它每天仍在讲述不一样的故事,故事甚至很精彩,比如今年表现抢眼的农业、医药、新能源等等。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民以食为天,所以股市“鹜农”;而食五谷杂粮难免生病,所以股民“信医”;至于新能源据说一本万利,时尚且环保,大家没有理由不“追新”。有时候就这样,“炒股”与讲“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回到医药,其实今年医药之所以受到市场的追捧,还有一个看点:医疗体制改革。医改是个系统化工程,其涉范围很广,与群众切身利益也最为密切。虽然现在医改方案还没有具体出台,但可以确定的是肯定会给整个医疗、医药行业带来积极长远的影响。有分析师甚至认为,医疗改革的意义不亚于股市的股改。所以这为今年医药股走牛积聚了足够的人气。这同样也是医药板块表现突出的重要原因。
那么随着医改的推进,联想到最近的盘面表现,医药板块会不会见光死?医改中谁又是真正的受益者?除了医改我们透着者还应该关注什么?为此,我们本期“明星分析师”请到了长期致力于医疗体制改革课题研究,来自华泰证券的医药行业分析师彭海柱来将答案一一揭晓。
在彭海柱关于《关注医改受益且具有确定性增长的企业――2008年医药行业第二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中,他谈到:医药行业在经历了06年的行业全面整顿以及重点在医药商业领域打击商业贿赂后,医药行业06年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水平。但由于医药行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其行业内在增长性不会因为外部因素的改变而改变。针对07年医药行业出现的增长,他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生产总值恢复快速增长,产销衔接有所改善。2007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6192.26亿元,比2006年5119.78亿元增长了20.95%。从医药行业的七个子行业来看,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工业的增长幅度均高于2006年同期水平,其中化学原料药工业大幅上升了11.54个百分点,2007年同比增长25.75%,而生物制剂和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工业虽与06年相比有增长,但增长幅度则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次,销售收入稳步上涨,利润总额大幅拉升。2007年,在生产回暖和资本投资收益增加的带动下,2007年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大幅上升,七大行业比2006年同期增长45.86%,累计实现565.45亿元,销售利润率从2006年同期的8.08%提升至2007年的9.83%。
最后,行业运营质量有所改善。2007年,医药工业反映资本运营情况的各项指标都比2006年同期有较大的好转迹象。各公司资金变现周期在不断缩短;而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这两个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同样也有所改善,变现周期比2006年同期分别减少了17天和59天。在整体资本运营情况向好的形势下,加上有效控制成本和各项费用,七大工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除了七大行业整体情况优于2006年同期外,其各个子行业的资本运营情况同样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彭海柱提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8年继续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于行业而言,这应该是行业发展的契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入832亿元,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的四个重点:(一)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直接扩大了医疗消费市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要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城市;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彭海柱认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他表示,由于基本医疗是针对简单的小病,可以实现不出社区即可完成诊治,故而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直接扩大增加了基础药品的消费。基础医疗服务和基础药品的消费随着基本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而逐渐扩大,因此普药直接将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加。(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彭海柱分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那么专科用药的企业将受益于政府采购。(三)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关于这一点,彭海柱认为推进城乡服务体系,医疗服务和中药产业会因此受益。(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彭海柱认为,将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列入了政府报告,表明国家以前的强制性行政降价使得常用的普通药品价格过低,厂家不愿生产的问题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但是另一方面,那些价格虚高的非普通药品,仍在政府控制药品价格范围内。将常用的普药通过定点生产方式纳入保障体系,这个政策已在去年开始实施,发改委规定了第一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和品种。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普药龙头生产企业因为规模优势及质量优势将成为药品保障体系的主力军。
从上述政府工作报告中分析,彭海柱认为我国医改模式已经逐渐成形。同时,中央已经明确医改目标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中央还明确在医改过程中,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实际上,无论是今年“两会”对医改的相关阐述,还是以前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从理论上讲,这些政策措施都可以从一个理论模型上来进行说明。为此,彭海柱将医改归纳为需方、供方和第三方。需方也就是医疗筹资体制或医疗保障体系,其核心是解决医疗服务谁来付费的问题;供方就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其核心就是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的组织和制度结构的问题;第三方基本上就是政府,其核心问题是如何以有利于全社会的方式对需方和供方进行正确的干预。国际目前有两种主要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需方”医保模式,另一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供方”医保模式。但彭海柱认为,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这两种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各有其优缺点,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社会具有一定程度的二元特征,决定了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不会照抄世界上任何一国的现行医疗体制,即我国的医疗体制既不会是纯粹的“需方”模型,也不会是纯粹的“供方”模型,而是这二者的综合。即以“需方为主,供方为辅”的医疗保障体系。这种体制将同时从需方和供方着手,但以需方为主导,来推进我国的医疗体制建设。他认为可行性在于三点:
首先,全民医保网络已经成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目前已经基本覆盖1.7亿人;2003年推行新农合,2008年完成,覆盖农民7.2亿;2007年开始推行城镇居民医保,预计2010年完成,覆盖2.4亿人口;国家通过三网覆盖,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其次,基本药物定点及医药分家开始启动。国家对供方的改革主要是试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制度。同时,也明确了定点生产产品不实行集中采购,直接入围候选品种进入医疗机构采购。确保定点生产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工作健康稳步地开展。
此外,考虑到短期内改变“医药分家”的难度较大。目前已经开始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这将成为改变“医药分家”的过渡方式。
在谈到2008年医药行业发展前景时,彭海柱表示,08年对医药行业影响较大的事件主要有注册新政和GMP新标准实施。他认为这些修订后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而环保压力和出口退税以及人民币升值将促进原料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此外,药价结构仍将继续调整,即基本药物价格可能上调,而同时,彭海柱认为,大多数价格虚高的所谓“新药”仍有下调可能。
总之,彭海柱认为,2008年政府将对医疗卫生服务进行明显的加大投入,市场需求存在扩容空间。另从产业自身的角度看,前一阶段出台的严格的政策法规虽然令企业经历了调整期,但产业在调整过程中提高了集中度,销售收入与利润水平基本保持同步增长,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对促进市场有序公平的积极作用在2008年将进一步显现。但由于行业的整顿,对普药类公司是受益的,而一些低水平重复仿制的药企则受到打击。综合而言,他认为08年医药经济是相对谨慎乐观,而根据SFDA南方医药所预测,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400―7600亿元,同比增长达19%―20%。
结合目前盘面情况,彭海柱认为,二季度医药行业投资策略为:医改受益+确定性增长。他认为,医药行业属于非周期性行业,在08年宏观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情况下,医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期相对比较明确的。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医药行业属于竞争性较强的行业,行业内公司的个性差异较大,行业整体属性不明显。因此,他继续沿用以往策略报告的思路,即采取“轻行业,重个股”的投资策略,对于医药行业及所有子行业均给予“中性”评级。综合考虑行业外部发展的政策因素及当前证券市场因素,他强调二季度医药行业的投资策略为:医改受益+确定性增长。
目前医改所带来的增量市场究竟有多大?彭海柱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估计,一是原没有医保的城镇居民纳入医保体系,这方面约有2.4亿人,以人均40元计,则带来近100亿元的增量;二是新农合,这方面约有7.2亿人,以人均50元(政府40元+个人工10元)计,这方面的增量在360亿左右。三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大病医疗保险,这方面约有0.7亿人,按企业人均缴费200元计,将带来140亿的增量。合计由于医改所带来的至少在600亿左右。对于“医改受益”型公司,彭海柱根据其行业属性又可细分为四类:
普药类公司:从医改覆盖的范围分析,可看出“低水平、广覆盖”将是中国医改的一大特色。在确定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后,国家于11月又出台了第一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企业。这就明确了普药类公司在未来的医改中受益。
医药商业类公司:与“低水平、广覆盖”的医改特点相适应的是,未来的药品流通渠道必须扁平化,这就要求有全国性的商业网络。而我国目前医药商业网络条块分割现象非常严重,集中度低是该行业的最大特点。这与未来医改是极不适应的。因此,在未来医改中,必然会产生全国性的医药商业公司。
中成药类公司:由于新进入医保范围的人群普遍支付能力低,而中成药类公司在一些慢性病领域具有相对优势,且治疗同样的疾病,中药所需费用远比西药低。因而,中成药类公司在医保市场中受益相对要大一些。主要关注两种类型公司,一是中药品牌类公司,这类公司历史悠久,品牌深入人心,对公众的影响大。另一类是类似于西药普药类公司。天辰招商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