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的发展前景如何?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5-11 11:37   

  天辰平台注册。医疗器械是一个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应用领域,发展前景会根据人类社会的人口变化发生变化。

  本文从中国的人口总量,出生率,老龄化 三个维度来分析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未来十年的影响,仅供大家参考。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人口数据: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减少54万人,出生率为6.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2023年我国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总和生育率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倒数第二。

  2023年中国总人口14.1亿,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根据育娲人口《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如果没有实质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出台,生育率下降趋势难以扭转,2050年中国总人口将下降至11.72亿,2100年中国人口将降到4.79亿,占世界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17%降至4.8%。

  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前所未有。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2.2亿,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6.8%,大致每4个老年人口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根据育娲人口《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中方案”,预计2030、2050、2070、2100年8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分别为3.7%、11.0%、18.6%、30.4%。

  根据育娲人口《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如果没有实质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出台,中国出生人口将在4年左右跌破700万,预计到2050年跌破500万、2100年仅不到100万。中国现在的出生人口只有印度的一半不到,按此趋势,到本世纪中叶只有印度的三分之一,到2100年可能不到印度的四分之一。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整理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未来我国将面临人口总量下降、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新生儿出生数量不断下降等问题。我们医疗器械行业将在这种趋势下该如何来应对这种挑战,让我们的产品方向更符合未来市场的需求呢?我认为有几下几个方向值得去关注:

  增强有生育生需求的人群的可能,让不孕症者可以有生育的能力。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之一,也是政府鼓励的方向。

  最近十几年中国养老市场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已经超过9.4万亿。随着中产阶级对养老意识的逐渐扩大,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8年,我国养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

  在老龄化不断加深的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却在一直不停的下降,为了减少医疗对人力的需求,运用AI智能赋能医疗在未来势必是一个方向。

  AI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来分析医疗数据,包括医学图像、病历、生理数据等,帮助医生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例如,AI可以分析影像学数据,帮助医生识别肿瘤和其他疾病的位置和大小,为手术和放疗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总体来讲,医疗器械发展前景很好。医疗器械的发展其实跟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正所谓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会有余力去关注健康医疗方面。这个市场逐渐的随着国人腰包鼓起来而热起来。

  尽管前景是光明的,不过高端入局的门槛比较高;即使低端的也需要严格的医疗相关的体系论证(不仅仅是3C论证),毕竟有些与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息息相关,对源头的材料把控、质量把控等等都有严格要求的。总不至于,经常使用的外科手术工具生锈了吧,这还怎么敢用…但是利润高的,往往都是高端的,低端的不仅竞争激烈而且投资回报率低。低端局的群狼抢食,会造成蜂拥而至的人群中必然会有些被撞的头破血流回来。高端局不仅技术壁垒高,而且高端玩家都是浸淫本领域多年的行家里手,几十年树立的品牌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

  诸如各大医院进门测量血压的自动测压仪器多数就是日本欧姆龙,包括高血压科(心内科)医生配套的检测仪器很多也用的它。

  心血管介入手术(PTCA以及支架植入手术)相关的全套医疗器械,随处可以看到美国强生医疗的影子。

  医疗成像仪器里诸如核磁共振、CT、PET-CT等等。在各大三甲医院,随处可以见到西门子医疗的影子。在门外等待检查的时候,时常可以听到机器检查时会播报西门子CT。

  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背后就是美国的ntuitive Surgical公司。

  最近十几年来,本土制造业暗中发力,加上国家、地方政府的扶持,联影医疗联合上海瑞金医院产学研闭环,推出了一系列的医疗影像仪器,现在地方医院用的医疗影像设备有些就是上海联影。健康生活相关的医疗健康监测设备里的鱼跃制氧机、血糖仪也通过多年的市场应用,逐步被医生、病友们推荐,口口相传,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后进者如像鱼跃、联影一样在细分领域内深耕,联合医院产学研,通过经年累月的市场验证,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倒是可以分享到医疗行业发展的红利。

  不过,鉴于资本的逐利性,趋利避害特性;在经营者对公司没有很大话语权的情况下,资本控制下的公司往往没有大的耐心去等待一个种子从埋入土里到发芽结果;很多情况下会迫使公司经营者做出目光短浅的短期利益行为,往往等不到公司发展壮大的那天。

  在中低端领域,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如小米横空出世革新手机营销商业模式那般),找到盈利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道路。

  在正式讨论话题前,我有个思考想和大家讨论,就是2023年的经济下滑,对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影响有多大?

  这张图是2023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对各个主要经济体及国家的GDP的预测。

  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全球所有的发达经济体的GDP整体都在下滑,目前只有中国的GDP在2023年还保持有一定的上涨。

  然而,我们通过各个国家提交的医疗卫生统计报告中看到,在后疫情时代,各个医疗卫生支出大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增多。

  经济下滑导致公共卫生费用支出压力,需要精细化运营提升治疗质量,降低成本,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在多重挑战及压力之下,各个国家的医疗卫生费用支出虽然增速放缓,但为保证民生,费用规模仍然在持续扩大。

  根据医疗装备协会绿皮书的测算,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在2021年将达到5260亿美元的规模,增长4.3%。

  到2028年,预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达到7600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5.4%。

  随着全球老龄化及慢性病治疗需求的增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在未来依然稳健增长。

  按区域来看,北美仍然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最大的细分区域子市场,北美医疗器械市场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32%。

  我们来看看各个国家和主要经济体的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在2021年~2022年的一个情况。

  如下图所示,美国仍然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美国在2021年医疗器械市场容量为1790亿美元,预计2022年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达到1865亿美元。

  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在2021年,欧盟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达到1580亿美元,预计2020年达到1695亿美元(注:此处数据由欧元换算为美元,数据误差由汇率导致)。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在2021年达到1604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0350亿人民币,预计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达到1650亿美元(注:此处数据由人民币换算为美元,数据误差由汇率导致)。

  日本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在2021年达到310亿美元,预计2022年日本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达到330亿美元(注:此处数据由日元换算为美元,数据误差由汇率导致)。

  印度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在2021年是110亿美金,预计2022年印度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达到115亿美元。

  在经历过疫情的恐慌性采购后,与疫情相关的防疫物资采购下滑明显,但常规医疗机器械的采购逐渐放量。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进出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中国出口海外的医疗器械总出口额为847.3亿美元,同比下降31.5%。

  主要原因为2020年海外国家产能不足导致的防疫物资恐慌性、非理性采购需求的激增拉高了出口数据,而2021年防疫趋于常态化,采购趋于理性。

  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品类出口额出现结构性调整,医用耗材类采购同比下降50.4%,而IVD试剂出口增长150.7%。

  而诊疗设备、IVD仪器、医用辅料,口腔设备与材料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剔除非理性因素,出口增长依旧强势。

  美国仍然是中国医疗器械的最大出口国,中国出口美医疗器械总共211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4.9%。

  其次出口金额最多的地区分别是德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荷兰,印度,加拿大,法国。

  下图中可以看出,除印度在2021年从中国进口医疗器械增长48.2%外,其余国家在2021年进口中国医疗器械均为负增长,可见后疫情时代全球防疫物资采购需求见顶回落,采购回归理性。

  在对比了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的相关医疗器械进出口数据后,我们又分析统计了国内A股上市的61家IVD医疗器械企业2021年年报中国际业务板块的营收。

  虽然各个企业出海进程各不相同,有些IVD企业海外业务占比较大,有些IVD企业海外业务尚未开展。

  POCT类企业,分子诊断类企业以及免疫类企业(类别分类依据:营收第一的业务占该公司主营业务50%以上)。

  海外业务占比达到42%以上。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扬帆出海发展已成为很多中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第二成长曲线。

  当然,我们看到很多医疗器械企业在海外大举攻城略地之时,也有很多医疗器械企业在器械出海时遇到了很多的挑战。

  如生化类的企业受限于生化类产品需求萎缩,海外竞争格局已形成,冷链物流成本较高等诸多因素,海外营收并不理想。

  而ICL类企业,则受限于自身业务模式及成本原因,在海外无法大规模复制,而导致受到挑战。

  而IVD原材料类企业受制于品牌知名度等相关因素也并未在海外大规模开展业务。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出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会面对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医起学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下滑虽已成定局,但经济的下滑对医疗设备采购的影响有限,尤其关乎公共卫生及基础民生的设备采购,并不受到影响。

  全球贸易中民粹主义抬头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但不影响商人们寻找高性价比的产品。

  根据医起学服务过的所有医疗器械企业的出海需求来看,有55%以上的企业有开拓欧洲市场的需求,有超过30%以上的医疗器械企业有开拓美国市场的需求,有10%以上的企业有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需求。

  总体上看,国内医疗企业海外拓展的需求是切实存在的,企业都希望借助器械出海的途径打开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打造成企业的第二增长点。

  但是,很多医疗企业对于出海的思路还比较迷茫,对于如何完成海外市场规划、销售团队搭建、当地的运营、法律法规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2、限于语言,地域,文化的限制,很多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不清楚当地的招商落地政策,无法清晰全面地了解到,在目标国家的某些区域建立办事处或分公司的条件和要求。

  3、无法清晰准确地获得当地的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及相关市场数据,或者对当地的市场数据存在疑问。

  4、如何快速有效地在当地建立技术和销售团队,融入当地市场,与当地渠道形成战略合作。

  综上,虽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很多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需要在经济环境不好的大背景下,不断地摸索前行。

  但我们始终坚信,作为中国高端制造的排头兵,中国的医疗制造企业有能力为各个医疗设备消费大国提供最优性价比产品,并为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贡献出绵薄之力!

  首先,全球医疗行业正在不断增长,导致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增多,医疗器械的需求将会更加强劲。

  医疗器械技术不断提高,新型医疗器械正在不断开发。这些新型器械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效率,可以更好地满足医疗需求。

  医疗器械行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于有兴趣和适应能力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和职业选择。医疗器械的发展前景如何?

粤ICP备17072953号-1Copyright(C)2023-2024首页_天辰平台注册_登陆测速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