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值易耗品是企业流动资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门,鉴于其单位价值较低,流动性大,品种多样,存放分散等特点,在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上往往存在着很大难度。然而在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对低值易耗品的需求却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资金占用就多,因此,如何管好、用好低值易耗品,为企业节约资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各个企业不容忽视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低值易耗品是指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使用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用具和物品。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是一项涉及部门多、管理不集中、任务艰巨的工作,在目前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保证企业低值易耗品按计划采购、合理使用、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从分析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现状入手,提出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措施,以期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由于低值易耗品单位价值低,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一般不受重视,疏于管理,造成使用上的浪费,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开支。笔者认为,低值易耗品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隐患:
低值易耗品在企业管理中相对薄弱,由于低值易耗品用量大,分布不均,加上重视程度不够,互不流通,存在重复购置现象。在购进中,购置无计划,随用随买,造成市场零星采购多,批量采购少,致使价格偏高,且质量无法保证。购进后,部分低值易耗品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低值易耗品备查登记簿登记不全,日常管理不及时,存在账有实无现象。使用部门对低值易耗品缺乏维修护理意识,报废随意性大,造成不应有的资源浪费。
一些企业由于未建立或未严格履行内部控制制度,缺少计划管理机制,在管理中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买轻管现象。在使用中,领用手续不健全,谁用谁领,无计划,无专人管理,甚至出现公款购买,私人挪用现象。在保管中,由于保管条件差,领用人、保管人缺乏保管保养知识,致使一些低值易耗品变质、变坏,造成一些非正常的损坏和丢失。
管理是科学,是生产力,物资主管部门应掌握企业低值易耗品的使用与管理的有关信息,从而对各部门进行正确的引导。管理人员要求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要有爱岗敬业、服务第一的精神,逐步客服重固定资产管理,轻视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思想。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杜绝浪费,资源共享的思想,发挥表率带头作用。
制度是保障,严格履行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低值易耗品账实相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的前提。因此,必须明确规定低值易耗品购置、领用、报废的程序和手续,完善低值易耗品盘点制度、维修制度、责任赔偿制度等,指定专人专管,严格按制度办事,以保证低值易耗品的安全和完整。
加强预算管理,统筹安排支出,在年初即制定年使用计划,根据计划购进,购进时结合财务管理要求采用经济批量方法进行招标采购,以保证最佳采购量和最低采购成本。采购时还需考虑所需低值易耗品的保质期限,一次采购数量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保质期限。严禁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
建立低值易耗品专人领用,专人管理,专人发放的制度,杜绝谁用谁领的无序状态,各类物品设立出、入库明细账或领用登记簿,领用时需经各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批,履行领用登记手续,填写“低值易耗品领用出库单”,做到计划有依据,验收、进出库有手续,记录准确完整,并定期核对检查,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建立低值易耗品消耗使用台账,掌握低值易耗品使用情况,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避免重复领用。对经修复可以再用的低值易耗品必须组织修旧利废。建立低值易耗品以旧换新制度,对拿不出已损害的低值易耗品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办理新的物品领购手续,制止对部分低值易耗品的滥领滥用。
提高保管人员素质,通过开展培训班、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加保管人员的专业知识,杜绝因为保管人员保管、保养专业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的低值易耗品变质、损坏。企业应重视低值易耗品保管、保养条件的改善,对部门物品设立专库专架存放,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进行干燥、通风处理,对有保质期的物品按照先进先出的方法支出。
维修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加强维修队伍建设,通过传、帮、带对年轻维修人员进行培养,维修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组织对低值易耗品开展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确保低值易耗品完好率,增加其使用寿命。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必能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维修队伍整体素质必能得到很大提高,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监控体系的关键在于各环节的管理过程,制度不是摆设,是要在各个管理环节不折不扣去执行的。相关责任人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权力,审批、采购、收发、保管各司其职,环环紧扣,谁的问题谁负责,杜绝互相扯皮,推脱责任,并结合激励机制,增强责任者的责任心,鼓励他们形成节约、细致、耐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对相关责任要严厉处罚,对有突出贡献者更要进行奖励,把节约的每一分钱都用在职工身上,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改变传统的库房管理模式,将计算机引入库房管理。库房管理混乱,库存严重积压,根本无法满足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需求,建议建立一套集低值易耗品核算、控制、分析管理于一体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减轻盘库时的劳动强度,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工作效率,使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与供应是反应企业物资供应、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是企业节支降耗的必要保证。实践证明,只要努力去挖掘低值易耗品采购供应与管理过程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就能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就会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2] 胡静涛试议高校低值易耗品监控体系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6 S1
[3] 赵小虎浅论高校低值易耗品的采购与管理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5
清产核资是所有企业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对企业进行详尽的清产核资能够掌握企业的真实家底,促进企业理顺产权关系,帮助建立企业制度,有利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在清产核资工作进行中,由于低值易耗品的特点,通常不会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充分重视,导致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就会对企业管理以及清产核资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水平。
(一)企业管理者不重视。大部分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中都比较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必然会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成为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然而由于具有单价低、消耗快、品种多、用量大的特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通常得不到管理者的重视,导致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管理体系不完善,缺少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缺少相应的管理体系。大多数的企业中依然在使用手工记账的形式对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入库、存储、出库等一系列操作只是简单的使用手工进行记录和存档。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手工记账的方式还会对资产的查询和统计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查询与统计操作,降低了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准确性。
(三)采购操作不合理。由于企业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相对松散,对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管理一般会采用需要的部门自行购买,购买后统一报销的方式。企业财务部门只能掌握资金支出情况,并不能了解到具体的采购细节,无法对采购的合理性进行监督。长此以往,会导致低值易耗品使用部门在采购时弄虚作假,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发生。
(四)管理工作不到位。低值易耗品的使用通常是分散在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采购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管理部门无法进行跨部门管理,只能依靠使用部门自觉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机制很可能导致不同部门采购的低值易耗品重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资源损失。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低值易耗品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的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对于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企业管理者充分重视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能够拥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拥有了足够丰富的管理资源,相关管理部门才能建立低值易耗品管理体系,按照体系中的要求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低值易耗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确保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提升低值易耗品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企业对低值易耗品管理的不重视,一般的企业不会设立专门对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的部门,即使设立的管理部门,都是由资产管理部门或采购部门代管,其管理人员通常是身兼数职,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中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低值易耗品的利用率,避免浪费。企业必须设立负责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的独立部门,培养出一支具有很强工作能力的管理团队,保证团队内的所有管理人员都是专门从事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的,并对每个管理人员都进行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以及对于相关体系与制度的学习,全面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工作效率。除此此外,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管理意识和工作态度的提升。
(三)建立健全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的同样是企业整体资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不仅能够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稳定性,还能够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重视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可以提高低值易耗品管理水平,适当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需要积极的改变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现状,建立健全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相关部门的管理意识,从根本上重视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使所有的工作充分落实。健全的管理制度需要对低值易耗品管理的采购、入库、存储、出库等一系列操作进行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上这些操作,确保先进管理制度的执行。
(四)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进行企业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财务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仓储管理等。为了提高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效率,企业也应该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到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中,取代原有的手工记账模式。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提升管理中各项操作的执行速度,实现信息查询及统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大幅度的减少完成各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并节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资源的投入,真正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采购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采购模式需要进行一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根据低值易耗品日常使用的实际情况以及库存情况,结合生产活动以及办公活动的需求制定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计划。其次,根据低值易耗品的种类,结合实际的使用频率和消耗速度等不同之处,对不同种类的低值易耗品实施不同的采购形式。例如,对于市场上常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并且使用量非常大的办公用品、办公耗材等采用由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管理的方式。对于在市场上不容易买到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消耗量较小的低值易耗品,不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可以在需要使用的时候由使用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在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采购操作。两种采购模式的采用都必须符合管理制度的要求,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实现满足需求、避免浪费的目标。
(六)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监督工作。企业必须设立管理监督部门,由监督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所有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排查工作。在监督部门对低值易耗品管理进行监督的过程中,监督部门必须对低值易耗品进行定期的清查工作,确保掌握实际的库存状况。还需要加强对低值易耗品采购计划的审核,保证采购计划的合理性。此外,还要对低值易耗品的质进行监督,确保低值易耗品的质量满足使用要求,避免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
低值易耗品是企业整体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能够直接对企业生产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然而,在企业对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提高人员素质、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创新采购模式、加强监督工作。全方面的提高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水平,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
[1]陈晓梅.对低值易耗品管理存在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
[2]武凤荣.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
[3]王丽彬.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07).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量的教学仪器和办公自动化进入教学科研领域。这些仪器和设备可归纳为两类:一是固定资产;二是低值易耗品。都属于高校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定义上及如何管理上作出具体分析。
一、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资产。低值易耗品则是不够固定资产标准又不属于材料范围的用具、设备及容易损耗的物品。
二、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关系: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既有相同性质,又有不同特点。两者相同之处主要在于均可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并在使用过程中一般要进行维修,报废时有残值收入等。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一是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大,是管理重点,也是上级主管部门检点,低值易耗品单位价值较低:二是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长,且不易毁坏,技术性强,低值易耗品使用年限较短、品种多、数量大、耗用量大,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被人们认为是无足轻重的,难以引起领导重视,多只注重实用而忽视管理。三是核算方法不同。高校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核算是通过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会计科目进行的[1]。一般情况下,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应增加固定基金,相反减少固定资产时应同时减少固定基金。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低值易耗品在核算过程中,不同于企业根据价值的高低采用不同摊销方法核算,是在购入时,直接从各部门的经费项目中列支,或对大批的低值易耗品先列入材料会计科目核算,待领用时将分摊到各部门的经费中。四是采购方式不同。各个高校据自身实际情况与《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以及《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相结合制定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采购一般采取政府采购方式,由资产管理部门汇总统一申报,以招投标方式进行,货到验收后办理资产入帐手续,作到帐、卡、物相符。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较灵活,由各系部根据自己需求,自行购置,货到验收后由资产部门登记备案。
三、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几年具体的资产管理工作,笔者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概念混淆。该属于固定资产项目的资产列入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与核算,而属于低值易耗品的资产被列入固定资产项目下。(2)产权不清,观念淡薄,公物私用。(3)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监控不到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忽视低值易耗品管理。往往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可循,而低值易耗品几乎没有提上日程,更谈不上规章制度。(4)重采购轻管理。在专家云集的投标现场以价格最低者为上,可是其使用价值和使用率却无人问津。(5)管理者、使用者、财务等职能部门缺乏协调与沟通。在日常工作中,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会计核算,实物管理则属于不同部门或归口部门。高校领导、资产管理者、使用部门对所在单位到底有多少资产及其分布情况了解不足,各部门间既没有定期盘点,又缺乏协调与沟通。
四、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都是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加强对其的管理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加强管理的措施:(1)实行管理责任制。从上到下统一思想,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分工,层层负责。校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主要负责,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强化管理意思,充分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率。(2)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高校应建立一种“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同时对采购、调剂、报废等事项有章可循,做到采购事先有安排、财务有预算、筹资有计划,确保资金合理使用。(3)利用网络技术和条形码技术,建立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利用网络技术,将资产挂在网上,让全校教职工在权限内随时随地可以查看到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的全过程和变化情况,利用条码技术提高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2]。(4)强化内部监控制度。首先是预算控制,通过科学的编制预算,确保对其的购置具有科学性和计划性。其次内部审计的加强也有利于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3]。资产的取得有购入、自建、接受捐赠、无偿调拨等方式,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审计部门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在审计中发现资产产权变动、资产流失严重等现象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按规定严肃查处,保证资产完整性。(5)建立资产管理评价体系,提高资产管理员的业务水平。每个部门资产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决定着每个单位资产管理的好与坏。学校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了解资产使用情况,加强部门间联系,进行年终考评,给予适当奖惩[4]。对工作成绩突出,节约开支,减少浪费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并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考察依据。对工作不负责任,在管理上出现差错的人员,给予批评及处罚。总之,高校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管理是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从上到下,各级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各高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努力保持资产的合理结构,降低损耗,提高资产使用率,实现资产管理的制度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1]孙玉霞.浅谈高等学校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与管理[J].经济师.2007.01:129-130
[2]左胜平.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师.2006.02:94-95
相对于固定资产而言,低值易耗品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容易使各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具体体现在:一是没有像管理固定资产一样从购入到使用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二是各部门对其购入、使用也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但现在低值易耗品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中,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医用耗材的品种越来越多,现已达3000多种(在我院这种专科医院中也达到了上千种);而且在库存物资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我院2004年低值易耗品在材料消耗中占38%,到2008年比例达到了50%以上,已高于卫生材料的消耗。所以加强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有利于医院、部门和科室加强成本管理,达到节支的效果。
目前医疗机构对低值易耗品的财务核算基本采用一次摊销法,即科室领用就摊入成本。这种模式下造成的影响一是由于直接列支,各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基本没有进行后续管理,容易形成淡薄的管理意识,造成物品的流失、浪费。二是一次计入核算科室成本,成本与创造效益时间相脱节,造成科室收入、支出不相匹配。三是各管理、后勤服务部门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处于无人管理的现状。
一贯的管理模式,使医院各层次人员都已习惯,大家都墨守成规,不想过多的进行改变,对低值易耗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购入没有进行招标,进货渠道比较随意,供货单位较多,价格区间较大。购入的低值易耗品不一定能达到临床的需要,从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从领导到各管理部门到各科室应加强认识。目前医疗市场竟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国家医疗改革的即将出台,“路在何方”是各医院思考的主要问题。增收节支,加强市场竞争力摆在了医院发展的重要位置。现在各医院都在考虑如何加强成本管理,由于固定成本可控因素相对固定,医院可变成本的管理就变得尤其重要。现在低值易耗品在医院材料消耗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实要求我们重视低值易耗品,加强其管理。
2.2 改变核算模式,加强财务管理。由于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在摊销后,医院必须加强在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一是设置辅助帐,对其购入、领用、摊销、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定期进行核对,及时进行处理。二是确定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期限,分期计入使用科室的成本,实现科室收入与支出相匹配,有利于科室加强成本管理。三是对科室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确定定额,作为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一,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2.3.1 对于大量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实行招标采购,货比三家,降低采购成本。目前医院对固定资产基本采用了招标或议标方式,而低值易耗品由于单件价值较低未采用招标采购。但现在医用低值易耗品品种越来越多,厂家也越来越多,改变了原有垄断的模式,而且低值易耗品采购的批量也越来越大。实行招标采购,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3.2 根据业务需要,规范低值易耗品的品种。目前医院在用低值易耗品品种繁多、规格不一、厂家繁杂,造成了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困难。对此我们应首先制订低值易耗品的准入制度,一要考虑是否为临床必需,二要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三要考虑医院成本,不能盲目购入。同时对于非临床专用的低值易耗品,对其规格进行规范,使用范围进行相应的指定。比如:目前我院打印机墨盒规格涉及三十几个规格,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对其管理除满足临床需求外,行政后勤等管理部门使用墨盒进行统一规定,规定彩色墨盒使用的范围。
2.3.3 完善低值易耗品领用制度,实行“定量配置,以旧换新”制度。根据科室业务量的大小实行合理的定量配置,对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品和后勤部门领用的各类工具实行以旧换新。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收费低值易耗品,实行定期核对。
2.3.4 完善低值易耗品维修保养、报废制度。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使用人员的操作技术,防止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浪费。加强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品维护保养,规定其使用期限。对于由于使用不当、维护不当而造成的低值易耗品毁损,与科室考核挂钩。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全面深入,为确保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重视。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原来的各基层医院都进行了转型,由医院改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医疗模式已逐步形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是由原来的乡镇医院转型而来,但也有的是由二级医院转换而成。由于转型前的基础规模差异,故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然存在规模不一、人员不等、资金和设备参差不齐、医疗技术高低不同等现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以社区、家庭、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等六位一体的服务项目。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由坐等病人改为上门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济属性,从传统的公益性、自给性经济实体转变为公有性和公益性,是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福利功能的国有组织。因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带有一定政府行为的公众服务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库存物资分为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下的一般设备和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下的专业设备,或其单位价值达到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但使用期限较短或易于损坏需要经常补充和更新的物品为低值易耗品。可见低值易耗品相对于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而言,其单位价值较高,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低值易耗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可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而会计核算采用的是在领用时一坎推销,此后一般不再对其跟踪管理。
低值易耗品按部门可分为行政用低值易耗品、医用低值易耗品。按种类分可分为医疗器械、办公用品、棉织品及其他用品。具体包括听诊器、血压计、容器器皿、手术器材、桌椅、橱柜、被服等。可见低值易耗品品种繁多,涉及社区的医疗、康复、预防、保健、药品及管理等各个部门,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与社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社区物资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做好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低值易耗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物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及管理过程一般比较严密,而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在大部分单位显得相对松懈。单位内的岗位分工不科学,责权划分不明确,出现了问题无人负责或没有监督,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如采购过程无请购申请、无可行性研究、无招标采购、无购前询价或哪个部门哪个人都可以购买,物资购进后也没有严格的验收制度。甚至有时办理了入库手续,但库房人员都可能没见过该物资,致使难以避免地采购一些高价物资或购置一些闲置设备,造成盲目采购、重复投入,提前更新甚至出现以劣充优、假公济私现象,使得单位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上级主管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考核机制主要侧重于对各项经济指标和固定资产的考核,往往不会强调对各单位库存物资的管理进行评价,使各社区在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中造成了一些财务支出失控、会计信息失真等诸多弊端。
低值易耗品的会计核算采用“一次摊销法”,即在领用时一次记入支出或成本。因低值易耗品可以反复使用,显然这种核算方法很简单。但财务账却不能反映正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而社区单位一般也没有建立相应辅助以备查账。不会再对其进行跟踪管理,没有整套的管理制度,或只是流于形式上的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不进行定期的盘点,不进行报废审批,不进行日常维护,使各部门的在用低值易耗品游离于监控之外,形成账、物管理工作脱节,造成资产流失和浪费。
各单位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高认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物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负责。财务部门具体组织本单位物资管理规定的实施,做好各部门、各环节的衔接工作,共同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涉及物资管理的部门、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规范划分,准确分工,明确职责,坚持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低值易耗品领用和仓管部门进行检查,合理定量配置,严格领用制度,监督使用期限,严把报废手续,防止物资损失、浪费,以提高低值易耗品的利用率。
合理的购置、最大限度发挥利用率就是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的目标。制定低值易耗品管理业务流程,明确取得、验收、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
采购过程。使用部门根据需要制定计划并提出申请,金额较大需进行可行性论证,必要时应由领导班子集体审批后方可采购,严格执行验收入库手续。低值易耗品不便入库时,则应进行现场验收,避免未见货物填制入库单,做到合理配置,不重复购置,不超量配置。建议卫生主管部门采用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式,对系统内大宗的、常用的低值易耗品进行集体采购,以最大可能的降低采购成本。对于临时性的、数量较少的采购项目,应进行购前询价,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由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协商决定供应商,避免采购与使用相分离、“采购员买什么,我们只能用什么”现象的发生。
保管使用过程。对各部门在用的低值易耗品编账造册,层层记录,进行跟踪管理,实行全面、直观、严密的数量管理方法。并且按各使用科室归类,不仅要让管理人员、负责人员对在用低值易耗品心中有数,也让所有有关人员心中有数,养成一种良好的观念和习惯,形成一种全员共管、人人有责的氛围。同时各使用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日常维护,避免出现问题无人问津。对科室间的调用,应及时变更登记,防止相互推卸责任,定期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清查盘点。核实低值易耗品的实际库存量,保证低值易耗品的安全和完整。盘盈、盘亏的低值易耗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方可作出相应处理。
报废过程。低值易耗品根据不同的种类,可设定不同的使用期限,能够维修的物品,要尽量修复,确需报废的须经技术人员确认。对自然损坏或意外事故报废应区别对待,人为损坏的应由相关责任人赔偿。价值较高的器材实行以旧换新的方法,进行购置领用,对已确认不可使用的低值易耗品集中收缴存放,统一处置,残料和变价收入及时入账,使低值易耗品的内部控制全面而有序地进行。
低值易耗品是指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必需的单项价值比较低或使用年限比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物质设备和劳动资料,如工具器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用具等。这些物质设备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其价值随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有关的成本或费用中去。就其性质来看,低值易耗品是可以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具有固定资产的特性。
低值易耗品具有价值低、使用年限短、品种数量多、更新快、增添频繁等特点。现行的财会制度规定是:凡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下,或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下,并且使用年限在两年以下的物资设备,列为低值易耗品。
一是按低值易耗品的用途,划分为:(1)通用工具。通用的刀具、量具、模具、夹具等工具以及各种辅助工具,如扳手、千斤顶等。(2)专用工具。具有特定用途的工具,如专用模具、财会电动装订机、水电工专用电动打孔机等。(3)替换件。容易磨损或为制造不同产品需要替换使用的各种设备,如轧钢用的轧辊、浇铸钢锭用的钢锭模等。(4)周转材料。多次使用的物品,如建筑业的紧固件、脚手架用材。(5)管理用具。各种家具用具及办公用具,如桌椅、书架、文件柜、保险柜、打印机、扫描仪、DVD、稳压器、电暖器等。(6)劳动用品,发给工人作为劳动保护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带等。(7)其他低值易耗品。
二是按低值易耗品的性质,划分为:(1)电器类。(2)木器类。(3)玻璃器皿。(4)铁器五金类。(5)纺织品。(6)非机动车。(7)其他低值易耗品。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低值易耗品的核算摊销方法有三种,即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五五摊销法。
采用一次摊销法时,一般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价值直接冲减低值易耗品的账面价值,转入有关的成本费用。领用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
采用分期(次)摊销法时,一般先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全部转入待摊费用,再按使用情况分次转入有关的成本费用。领用时,借记“待摊费用”,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分次摊入有关成本费用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缺陷一:在一次和分次核算法下,低值易耗品一旦进入使用过程,其低值易耗品的账面余额不复存在,实际上这时低值易耗品仍有使用价值,这样形成了账外资产,造成账实不符。
缺陷二:上市公司利用长期积累下来的大量的账外低值易耗品类资产调控股票价格。前几年公司股票上市时发行有内部职工股,有关领导、包装上市的注册会计师及证券师、内部职工都可持有内部股票,上市时忽略账外的低值易耗品这一块资产,上市一两年后的财产清查重估,使长期积累下来的大量的账外资产(低值易耗品)浮出账面,以盘盈的办法使上市公司的资产增值,再加之利用调增利润等其他办法,综合利用以达到调控股票价格的目的。
采用五五摊销法时,一般需要在“低值易耗品”科目下设置“库存”、“在用”、“摊销”三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有关部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应根据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借记“低值易耗品——在用”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库存”,同时,根据低值易耗品成本的50%,转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应根据低值易耗品成本的另外50%,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同时注销低值易耗品成本及其已摊销价值,借记“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在用”科目。低值易耗品报废如有残料估价入库,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
缺陷三:低值易耗品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价值逐渐转移到有关的成本或费用中去了。到报废时,实际上已没有50%的价值存在,账面上却保留了50%的金额。长期积累虚增了一块资产,使账实不符。
为改进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建议将低值易耗品分为低值品和易耗品两类,分别进行核算:将低值易耗品中的价值较低的,使用时间较长的低值品的金额分离出来,在五年内平均分摊,并在账面上留下5%的余额,待该低值易耗品报废时,以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残值冲销预留5%的余额,不足部分计入报废当期的成本和费用;将低值易耗品中的易耗品的金额分离出来,对一经领用,余额不复存在的易耗品[如工作服],在一两年内平均分摊。对有余额存在的易耗品也在账面上预留5%的余额,待报废时再冲销;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对一些有长期使用价值的低值易耗品,将其金额归并为一个总额,以固定资产核算;低值易耗品的明细核算。在做低值易耗品的总分类核算的同时,建立低值易耗品的明细核算制度:
(1)领用卡制度。使用领用卡登记低值易耗品的领用、转移等情况,领用卡一般是卡随物,由领用人保存一份,仓库保存一份。格式如下:
(2)明细分类账核算。低值易耗品的明细账一般按使用单位设置,由财会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仓库人员登记,按使用单位反映,监督低值易耗品的收、发、结存情况。明细账统驭领用卡。
低值易耗品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大中型生产性企业中具有比较大的比重。现代企业管理中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控制的客观要求,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也成为了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低值易耗品在种类和数量在成本费用中都具有不小比例,相关的会计核算管理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电力企业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入库登记不及时,容易发生重复购置造成浪费;领用登记制度不完善,会发生低值易耗品的丢失、损失和私用问题;对发生的损耗不能及时登记处置,维修购置混乱造成资源浪费。鉴于以上问题,企业必须加强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和管理,完善登记领用流程,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当前对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要素的管理比较科学完善,相关的管理控制和会计核算都科学准确。但对低值易耗品来说,在企业内部的实际管理中仍然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具体的购置、领用、处置等环节尚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定和管理制度,造成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混乱。
新会计制度和准则对资产的定义和范围有了新的说明,其中对固定资产和存货都有了全新的界定,而低值易耗品在实际工作中会因条件不同而做出不同的会计处理。以电力企业为例,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或者是价值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其他非生产经营用生产资料,根据相关界定和管理原则,企业在购置桌椅等办公用品时,对于大宗采购的内容需要按照固定资产来进行会计处理,而单个采购一套桌椅时却不能以固定资产处置,只能按照低值易耗品来处理。这种不同条件下的会计处理适用问题,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需要特别予以明确。
目前,企业对固定资产等要素还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和管理制度及时建立台账进行管理,但对低值易耗品的购置和使用缺少必要的管理台账,相应的会计核算也没能及时处理。
因为低值易耗品具有价值较低、种类较多、易损耗等特点,在实际的使用和会计处理中非常频繁,所以造成相关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在物品的领用登记等处理中未能履行相应管理职责,造成低值易耗品的浪费和损失。
企业目前主管会计人员只负责整体账目的核算和处理,对低值易耗品的实际管理还是依靠直接负责低值易耗品领用发放的人员。这些直接管理人员大多缺少相应的财务知识和会计核算能力,相应物品的核算不能及时完成。
企业目前就固定资产等重要会计科目的核算和管理都已经采用了纸质账本与计算机会计软件结合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但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还停留在单纯依靠手工记账和卡片式登记的水平,这种落后的方式不但加大了直接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造成了实际管理上的混乱和无序。
根据低值易耗品的特点,结合电力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制度,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在明确责任人的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严格会计核算制度,从而在低值易耗品的购置、领用、损耗等各个环节严格登记,完善相关的管理细则和责任规章。
低值易耗品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相应的管理和核算相应复杂。在电力企业中,对电子办公设备、办公桌椅等大型设备的会计处理中既不能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作为低值易耗品进行处理也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科学分类是对低值易耗品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因此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资产种类进行科学划分界定,明确低值易耗品的范围并按照相应会计核算制度进行科学管理。
要实现管理目的,首先必须做到严格贯彻政策,上下级管理层之间互相监督,重视制度的贯彻执行结果。事业单位定期开展宣讲政策和管理法规的培训课堂,让每一个职工都明白单位的资产实物都是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管理好和看护好的。只有思想统一了才能树立起牢固的主人翁精神,随之而来的责任感才真正能够保护好单位的固定资产。有财务观念的不应该只有财务部门,单位中的每一位职员都应该互相配合、齐心协作。同时,在新政策和新制度推行的过程中,要真正严肃认真地贯彻下去,奖惩明确有度,不然所有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新政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管理人员知识能力不足必然引起管理能力的落后,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来完成。新兴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要适时地引入单位管理基层,用有效可行的培训活动来打造和培养有潜力、有能力的管理层,要保证人才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实现人岗合一的管理目标。上下级之间要有互相学习的能力,对于二级管理者,上级要起到帮扶和支持的作用,下级也要时刻将现实问题反映给上级,达到管理的和谐统一。
虽然目前的管理体制早就提倡无纸化、电算化管理,但是对于部分落后地区而言仍然是个难题。在清算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清算软件,建立起易耗品的专门台账,用卡片的形式记录每一件资产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作用以及去向等等详细内容,建立起完善的卡片体系,做到一件一卡。让实物、卡片、台账三者统一,数值核准,同时记录落实使用人、提取人以及保管者的姓名,做到清晰明确,见卡有物,账物统一。这样不仅在物品管理上一目了然,更是减轻了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
盘点制度一直是贯彻实施的一个难点,要清楚明确实物资产的去向和消耗水平,就必须强化实际操作中的盘点制度程度,对于低值易耗品的盘点尤其是重点。盈亏原因要及时入账,保证实物与台账相符,遇到清算问题及时核准,或是向上级报告。对于严重问题要通报全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调查,另外盘点结果要告知每一位职工,让职工参与研讨,引起职工的共鸣和责任感。
将实物使用落实在个人身上,强化物权观念,追究使用人责任,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低值易耗品管理责任制,让每一位职员都可以从观念上树立起妥善使用、妥善保管的思维方式,资产完好程度可以与责任人的绩效工资挂钩,落实赔偿制度,做到严格执行。对于低值易耗品很容易丢失损坏的现象,限定使用时间,遇到重大损坏落实到个人头上,增强使用人的认真态度,杜绝公物私用。同时,建立起有效的奖惩考核制度,鼓励职工积极参与日常管理。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准则”)制定并颁发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并要求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然而,在资产管理方面,新会计制度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补充和完善,以促进顺利实施,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准则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耗用或者可以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资产等。除此之外,再无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2]中删除了“存货”会计科目,同时新增加了“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加工物品”三个科目对原“存货”项目所涉内容进行核算;其中“库存物品”用于核算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出售而储存的各种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在对“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的解释上,新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六类,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除此之外,同样再无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对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新会计制度规定,“对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费用,不通过本科目核算”。对于“无形资产”,新会计制度规定,“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2]的通知”中明确表示,自2019年1月1日起财政部将启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并要求不再执行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然而,令人迷惑的是,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既没有关于单项固定资产(比如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等)的价值认定标准,也没有就相关内容的进一步诠释,是否继续参照现行制度和准则执行并不明确。
第一,新会计准则中流动资产依然将“存货”列举其中,但新会计制度中并无“存货”这一提法,而是将原来“存货”的内容分解成了“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加工物品”三项内容进行核算和管理,不同的表述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带来困惑。第二,新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固定资产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各自所包含了哪些基本内容,这些都缺乏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这样的规定似乎显得简单粗放,不具可理解性。
新会计制度规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费用,不通过“库存物品”核算。也就是说,对于单位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可以购进时直接列支,也可以不直接列支。对于无形资产,新会计制度规定,“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也就是说,对这部分无形资产,在会计处理上既可以计入当期费用,也可以不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在量词的使用上,不定量词“大批量”的使用让人缺乏明确的口径,什么样的数量才叫“大批量”在认知上无法进行统一。试想一下,如果根据这样的规定开展工作,不同学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进行办理。这不仅会造成不同单位核算口径的差异,还影响会计报表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和可使用性。
(1)将动植物纳入存货或固定资产管理值得再思考(什么样的动植物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什么样的动植物作为流动资产管理)由于动植物特有的生物属性,其单项价值会因其持续生长时间而发生较大变化,比如不少高校里面有不少长年生长的名贵古树苗木,其单项价值巨大,不少就是从所谓的“库存物品”逐渐生长成了“固定资产”。事实上,具有生物属性的动植物与非生物性资产在价值的形成与转移上有很大不同,将动植物纳入“库存物品”和“固定资产”管理显得简单粗放,里面所包含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2)核算内容不明确,有的地方内容重叠新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包括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1)参照《企业会计准则》[3]关于低值易耗品的定义,对“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等物品”,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被列入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和管理。2)“包装物”和“装具”按汉语词义二者部分语意重叠。3)“包装物”核算的内容可以归结到“材料”“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中,将“包装物”单列核算没必要,实际工作中也难以区分。4)“动植物”与“自然资源资产”怎么界定,自然生长的动植物是否属于自然资源资产不明确。
在《企业会计准则》[3]中,“低值易耗品”通常是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期限不满一年,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包装容器、劳保用品、管理用具以及其他低值易耗品等。而政府会计新准则和制度并没有对“低值易耗品”进行定义,也缺乏对相关内容的阐释。单就这一概念所体现的词义上看,“能多次使用并能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在汉语词义上不仅不属于易耗品,而是属于“耐耗品”,把耐用的物资叫做“易耗品”,不仅在词意上相互矛盾,也不符合大众对汉语基本词义的理解和认识。
鉴于财政部明确要求政府新会计制度启用后,现行相关行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必须停用,因此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显得更加重要。第一,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中所包含的“存货”删掉,用“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加工物品”进行替换,以此保持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内容的一致性。第二,对新会计制度中资产所包含的内容做进一步的阐释和完善,明确相关科目核算口径和标准。包括非流动资产中单项“固定资产”“自然资源资产”“动植物资产”的核算内容和确认标准;流动资产中“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核算内容和认定标准。比如低值易耗品,如果将其定义为“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内(比如:单项价值大于10元),能多次使用并能基本保持实物形态,并且不能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的劳动资料”,就会更加便于理解和执行,并更有利于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新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包括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实际工作中,“包装物”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储存包装各类物资而储备的、并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包装容器,比如桶、箱、坛、瓶等;另一部分是直接用于包装、盛放各类物资的一次性包装物和包装材料,如包装纸、一次性包装纸箱、绳索、包装用铁丝铁皮、一次性盒子等。根据不同包装物的使用情况及价值转移过程分析,一次性包装材料和包装物统一纳入“材料”核算更为科学合理;对用于储存和保管各类物资和材料并能多次使用的包装物,可以根据其价值大小和使用年限长短,分别在“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同时,在《企业会计准则》[3]中,所谓“低值易耗品”,就是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期限不满一年,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包装容器、劳保用品、管理用具以及其他低值易耗品等。因此,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和解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同样属于“低值易耗品”核算的内容。因此,新会计制度中关于“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可以表述为:本科目核算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出售而储存的各种材料、产品、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动植物等的成本。这样的表述与实际工作更为相符。
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3]中,“低值易耗品”通常是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期限不满一年,并且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从定义上看,能多次使用并能保持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与“耐耗品”词义更为接近。因此,参照企业会计相关基本概念及核算规定,如果将“低值易耗品”改为“低值耐耗品”,不仅会大大增强汉语词义与核算内容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而且更有利于促进相关制度的理解和执行。
动植物作为具有生命的活体,其价值的变化与非生命类物资价值变化完全不同,动植物可否作为生物性资产单列进行管理和核算,值得广大会计人员思索;实际工作中,不少动植物早已从“库存物品”成长为“固定资产”并还在继续成长,并且不少单位动植物资产价值不菲,尤其是高校里面几乎都有不少长年生长的名贵古树苗木,价值巨大。结合动植物资产生物属性和实际管理需求,专设“生物性资产”类别进行单独核算和管理符合会计学基本理论和要求,符合生物性资产实际管理的需要。
可的词语少用或不用,或者斟酌使用1.新会计制度中“对于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这句话中“可以”一词建议删掉;或者直接改为“对于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在购进时经物资管理部门验收后直接列作支出”。2.无形资产条款中“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这句话可以这样描述,“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这样的改动更符合财务会计严谨性要求,有利于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实施和完善。
为科学有效对低值易耗品进行全面核算和管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该类物品可采用“批量记账、单项管理”的方法,充分利用二维码生成、识别、扫描技术,在低耗类物品购进验收合格后,以同类批量(单件)物资的总金额直接记账列支,同时利用二维码技术将每一项(件)低耗品自动生成唯一对应二维码并进行系统保存记录,通过二维码生成和扫描识别仪,对单项低耗生命周期及价值运动进行完整的记录和管理,包括购进、验收、领用、维修、报废报损等,使用过程不计提折旧。二维码技术的运用,将极大提升低耗物品管理绩效,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新会计准则和制度随着2019年的临近将很快实施,加强准则和制度相关问题的收集和研究,尽快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建立起科学、全面、有效的资产管理及核算制度体系,提升相关单位资产管理绩效和办事效率,促进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工地物资管理是指在材料责任成本目标管理中,以定额管理为核心,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物资的计划申请、物资入库验收、保管,发放、定额控制、统计核算、节约降耗、现场管理等。
在项目工程成本中,材料费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降低材料消耗对于降低项目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大意义。
在施工现场,定额管理即定额发料,它是根据工程数量和物资消耗定额(施工设计图或预算定额)核算各类物资需要量,项目经理部和项目队物资部门据此建立《分工号限(定)额供应台账》。在物资由供应到使用等环节中,控制发料、监督使用,并辅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降低物耗、提高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实现项目责任成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材料指标可分为单位建筑产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利用率两大类。对主要材料(钢材、水泥)还要计算总消耗量和节约指标。
单位工程产品材料消耗量简称单耗,是梵反应项目施工材料消耗水平的基本指标。单耗有三种计算方法,即按价值量计算、按建筑面积计算、按实物工程量计算。
单位实物工程量材料消耗量=分部、分项材料消耗总量÷完成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
将以上单位工程产品的实际单位消耗与定额消耗相比,即可确定单耗指标的利用程度,即材料消耗完成程度=实际单耗÷消耗定额*100%。该指标若大于1,为超标;若小于1,为节约。
材料的节约主要计算,主要材料钢材、木材、水泥、碎石和砂子等,它们是构成工程产品的主要材料且消耗量大,尤其是“三材”必须进行考核分析。它可用绝对数和相对数两种方法计算:
相对数某种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单位实物量的材料消耗量÷单位实物量的定额材料消耗量*100%
要搞好工程材料定额需要量管理,有关部门必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机密协调配合。其关键的额度的确定要准,否则就难以奏效。
周转材料是指施工过程中作为劳动工具、器具并在施工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基本保持原来形态而逐渐转移价值的材料。
管理好周转材料,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物耗成本,对确保施工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以及搞好文明工地建设均有重要作用。
物资部门负责管理本单位周转材料,办理周转材料的租赁、领用、调用、加工、回收报废等事项,建立周转材料动态台账,定期提报周转材料使用情况表。
施工技术部门负责计算并提出周转材料需要量,参与周转材料的拆除、回收和鉴定报废工作。监督使用和管理。
财务部门负责周转材料的分类核算,进行动态监督,定期与物资部门核对账目,依据周转材料使用情况表计算摊销额,计入工程成本。
施工中在用和在库的周转材料,未经施工单位物资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外借、出租、或出售处理。
定额摊销法―即按实际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和预算定额规定的周转次数的预算定额给定的单位工程周转材料消耗金额,计算本期的摊销额。
一次摊销法―即对于一些损耗大、回收残值低的不易反复使用的和工期在一个年度以内的,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分为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管理用品、劳保用品及一些包装物。
属施工生产范围的低值易耗品由个单位基层料库负责设帐、建卡管理,完善有关凭证、手续,建立领用、报废、赔偿、依旧换新和定期报废制度。
低值易耗品却确要报废时,应由物资、财务、领工员等有关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进行鉴定,由负责使用部门填报报废单,财务部门根据报废单检查核对无误时,由单位领导批准,予以注销。
由于丢失、损坏和其他原因短少的低值易耗品,由所在单位管理部门提出依据,分析原因和责任,填制损失评定单,报单位领导审批,按规定权限列销或由负责人员赔偿。
低值易耗品领用实行一次摊销,即按领用时金额一次计入成本,其中劳保用品费用列入施工管理费。
工地水泥库一般是搭建的半永久性仓库和临时性仓库,要求上不漏雨、下不返潮,地面平整、干燥,四周有围墙,进出要有两个门。必须专人管理,做到防雨、防潮、防变质,按进料日期、品种、等级、批号、生产厂家分期分批分别堆码,并悬挂标识牌。执行先进先出,散灰要灌袋过磅,建立水泥收发动态登记薄,严格水泥收发手续。
工地使用的油料主要有汽油、柴油、煤油、油、机油和脂等。油料管理要求实行单机、单车核算。各种机械、车辆一律凭“油料限额供应本”或油票加油,由物资部门按定额计算的发放。
砂石料是构件工程实体的主要物资,是组成混凝土的骨料,用量很大,各施工单位应严格加强管理。
5.1 为确保砂石料符合施工设计标准,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对沙石料的规定要求
5.2在施工前要做好资源调查,在比质、比价、比运距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进料渠道,尽量就地取材。
5.3 正确计算砂石料需要量,在此基础上编制采购计划,按限额分期分批进料,防止盲目备料,一般可遵循“开工前期抓供应,工程中期抓核算,工程后期抓发料”做到完工料尽。
5.4 施工用的砂石料使用频繁、露天存放,一般宜由工地领工员负责日常管理和发放工作。
5.5 砂石料要坚持月末盘存制度,即月末由物资、领工员和使用部门负责人对库存砂石料进行堆码、量方、盘存,物资部门按期初库存加本期收入减期末库存等于消耗量的公示计算出使用量列表。
工地物资核算以单项工程或单工号为中心,以作业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由施工、财务、物资等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施工技术部门可根据生产任务提交物资需求量核算表,项目经理部、作业队据此建立分工号台账,作为材料核算的基础。
作业队物资人员每月编报一次材料动态表。物资消耗应分清工号,不允许“出库报销”要实行月末盘点制,按实列销;周转材料按租赁费摊销,其他材料按实耗摊入工号。
项目经理部、作业队物资部门每月应根据材料动态表中实耗物资数量和施工技术人员提供的实际完成任务、分工号“验工收方表”,队材料人员于月末30日前、经理部材料人员于次月5日前,填报“主要材料消耗核算表”,分析节超原因,核实物资消耗方向。
总之,对于工地物资管理中的消耗定额管理,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不安规章办事。只有一切按制度办事,调动物资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使定额管理工作真正达到堵塞漏洞、提高效益的目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市场的不断变化,医用耗材品种日益繁多,性能日趋完善,使用量大幅增加。医用耗材支出已经成为医疗费用项目中比值较高、增长较快的组成部分之一[1]。随着使用量的增长,医院承担的医疗风险也同步增长[2]。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医用耗材,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人体植入物和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且易损耗的医疗器械,是开展医疗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3]。
通常情况下将医用耗材分为低值医用耗材和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是指注射器、棉签、导尿管等一次性卫生材料;高值医用耗材是指植入性医用耗材以及一些价格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如骨科植入性耗材,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其他脏器介入替代等。高值医用耗材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医用耗材的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临床科室提交纸质审批单,按规定经多个部门层层审批;设备科负责管理审批材料、产品资质等纸质材料;临床科室提交纸质申请单,由设备科联系供应商直接将货送至临床科室等。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存在信息不及时、收支不同步、工作效率低等各种问题[2],已经无法与医院高速运转的工作模式相匹配,各种弊端不断显现出来。
(1)临床科室申请使用医院采购目录外的医用耗材,需提交纸质审批单,经医务科,设备科,专家委员会以及院领导层层审批。材料在递送过程中,容易丢失或者被遗忘,审批效率低,审批时间长,各部门无法及时了解审批进程。
(2)各种审批材料以及产品资质等材料均以纸质形式存放在档案中,容易丢失、损毁,而且不能及时发现证件过期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3)临床科室根据需求提交纸质申请单,申请单在递送过程中容易丢失或者被遗忘,影响采购的及时性,并且采购的数量、规格以及采购进度等信息混乱,缺乏有序的管理。
(4)容易缺记或者漏记医用耗材,出现漏收费现象,特别是高值医用耗材,一般价格比较贵,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此外,缺乏有效的高值医用耗材跟踪机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时,无从查起。
随着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实际工作流程,针对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医用耗材管理模式,能够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临床科室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有计划地提交采购申请,发送至设备科。设备科审核申请的医用耗材是否在医用耗材采购目录中。如不属于采购目录范围内,则进入审批流程,依次提交至医务科、设备科、专家委员会、院领导处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录入采购目录中,予以采购;属于采购目录范围内的医用耗材,首先查看库房内是否有库存,如备有库存,则直接办理出库手续,配送至临床科室,如无库存,则通知供应商将货送至库房,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后,配送至临床科室。
为了更好地管理产品资质等材料,及时发现过期的证件,将此类材料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不仅可以随时查找、调用,当证件时效到期时,系统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杜绝安全隐患。另外,库房中库存的医用耗材主要是使用科室较多,使用量较大以及应急储备的医用耗材,为临床工作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库存量设置预警功能,一旦库存量低于设定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采购员备货。
为了避免出现高值医用耗材漏收费现象,同时实现高值医用耗材的全程追踪和溯源,有必要引入条码技术,实现高值医用耗材逐个管理。高值医用耗材因其特殊性,管理上略不同于低值医用耗材,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主要集中于手术室,为了更加规范地管理高值医用耗材,设立手术室二级库。手术室以日常手术中高值医用耗材的平均使用量为基准,根据手术科室具体需求,生成申请单发送至设备科,设备科审核申请的医用耗材是否在采购目录中。如不属于采购目录范围内,则进入审批流程,与低值医用耗材审批流程一致,审批通过后,方可录入采购目录中。
属于采购目录范围内,则通知供应商送货至库房,并办理入库手续,同时生成具有唯一性的条码,用于术后粘贴在病历以及《植入性医用耗材跟踪表》上,以便追踪管理。手术室二级库根据手术科天辰主管怎么联系室使用情况,调拨分配这些耗材。术中使用的耗材,必须扫描条码,办理收费、出库手续,设备科根据入库、收费、出库记录办理结算。术中未使用的耗材,将退回库房,通过扫描条码,办理退库手续,退还给供应商。对于一些急诊手术,需紧急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可由手术室二级库紧急办理入库手续,生成条码,手术科室先使用,后审批。设备科根据入库、收费、出库记录,以及审批单最后办理结算手续。
医用耗材品种繁多、应用量大,是医院开展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4]。医用耗材的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医院和患者的切身利益[5]。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通过建立合理、规范的监控管理制度,优化了管理流程,实现了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在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促进耗材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了安全隐患,为医院高效运行提高重要保障。
[1]刘云云,曾丽,张新平.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模式概述[J].医学与社会,2012,25(4):66-68.
[2]张奕,沈晨阳,王杉.基于ERP系统的医用高值耗材全程监管模式[J].中国医院,2010,14(10):28-30.
[3]李洋,张奕,等.浅谈ERP系统在医院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8):30-31.
首先,实验设备、仪器、低值耐用品等没有较好地建立信息库,以供查询其基本信息及使用状态,不利于对这些实验设备的维护;对仪器设备的领用、借用、修理、报废的处理仍处于手工处理阶段,处理过程繁琐,容易出现纰漏,造成设备流失,不易于学校管理部门的监管。
其次,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实验教学所用的低值易耗物资同固定资产一样是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单位价值低、使用年限短,品种数量多,同时具有增添、报废频繁的特点,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一直是一项量大且繁琐的工作。对于实验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使用量非常大的学校,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制作各种报表上,而且对低值易耗品库存状况掌握不够全面,无法对库存不足的用品进行及时的添补。
同时,仪器设备信息统计过程复杂,占用大量工作时间,耗材消耗情况不能够得到很好统计。这就造成实验耗材的申购也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不同的实验室、中心等自成体系,互不流通,重复购置,缺乏调控机制,无法合理的调控资源配置,这些都导致低值易耗品积压和浪费。
因此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设计一套适合于实验室的资产网络管理系统,对于提高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学校经费,保障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物资管理改革工作的主要趋势。
本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使实验室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构建一套适合于高校的实验室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校园网内,改变以往分散的管理模式,加强学校、专业系和专业实验室三级管理模式。学校主管部门有一个终端用户,专业系有不同的子终端用户,专业实验室有不同的子用户,通过用户名密码登录,各级部门随时可以进行信息的查询、登记等功能,这样就可以提高学校和专业系对不同实验室的监管力度。管理系统针对于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而不局限于此,同样可以对贵重的实验器材、科研设备进行登记注册,通过全校统一的管理平台使各专业系之间可以实行资源共享,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本系统基于B/S网络架构,以ASP语言为主要开发语言。开发环境为:Web服务器使用微软的IIS6.0,后台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 Server2000,采用HTML、ASP、XML、Dreamwe-aver等相关技术,在Windows2003server和VS2005的环境下进行开发。系统通过在校园网服务器安装管理系统,客户端使用浏览器的工作方式,对实验室物资和设备进行管理。这种基于B/S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在任何部门进行数据管理而不用安装任何软件,客户端只需要有一个能上网的浏览器,零安装、零维护,且进行系统升级和扩展非常容易,非常适合部署于校园网内实现资源的共享。其系统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利用Internet进行数据传输和Web软件的开发技术。根据目前的网络技术,可以利用HTTP协议和TCP/IP协议进行实时的远程数据的传输,其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SSL协议可得到较好的保障。Web软件的开发平台可以采用微软提供使用ASP技术的IIS信息服务。所需的数据库系统可采用微软提供的ACCESS数据库。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所需要的硬件为普通微机和高档服务器,市场均可购买到,由于该系统仅具演示功能,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可同为一台微机。系统所需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用户已经采购并进行安装。
本系统系统首先必须维护实验室中各模块详细资料的数据表单,程序能对这些数据表进行写入和读出数据的操作。相应的,系统还要实现物资设备的统计查询、报废申购、权限管理和数据报表打印等功能模块。
(3)对于有严重问题(故障)的要即使修理,并记录修理日期、设备名、修理厂家、修理费、责任人等;
(4)对于急需但又缺少的设备需以“申请表”的形式送交上级领导请求批准购买。新设备购入后要立即进行设备登记(包括类别、设备名、型号、规格、单价、数量、购置日期、生产厂家、购买人等),同时更新申请表的内容;
(5)随时对现有设备及其修理、报废情况进行统计、查询,要求能够按类别和时间段(某日期之前)查询。
本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对实验设备进行自动管理,设备管理员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实现实验设备的信息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化,改善了工作运行效率和效果。
其中,系统的资产管理分为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管理和低值易耗品管理两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侧重于仪器设备的入库、领用、归还、报损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为学校资产管理统计、仪器设备信息共享提供相关信息;低值易耗品管理的主要功能为耗材基本数据维护、耗材领用、耗材情况统计、耗材数据组合查询,主要用于耗材管理,主管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实验室耗材存量及消耗。
根据本系统的各个模块的业务功能需要,数据库要求保存以下信息:用户信息、部门单位信息、物品信息、固定资产信息、低值易耗品信息、公告信息等。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应使数据文件结构的设置应满足业务上的要求,设计数据文件结构时应考虑到业务的要求和实际处理的方便将某一层次、某一方面所需要处理的数据相对集中的组织在一起,以简化后续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各数据表之间的数据项不可避免地出现数据的冗余,但应合理组织使得数据的冗余度尽量减少;数据库系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且具备不断扩充和更新的能力。低值易耗品数据库E-R设计图如图3所示,其中增置单位和管理单位独立设置,目的就是为各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便利。而固定资产管理表单则在低值易耗品表单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年限、折旧、存放地等信息,在此不再重复列出。
本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以充分利用B/S安全、快捷、准确的特点。构成系统逻辑上的三层体系结构:底层是数据存储层,存放所有电子文档;中间层是系统服务器,存放结构化数据以及数据间的联系,是系统实现的关键,所有数据操作对象都以组件的方式运行(包括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以满足各种数据实业范围的要求,所有数据都通过系统服务器,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同一性和伸缩性;表层是客户端,进行数据的录入、应用和相关信息的浏览。
建立实验教学和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实验教学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实验室主管部门对设备和材料的计划、采购、维修和使用的宏观控制和管理,以节约成本,提高利用,强化管理,并为本科教学评估和实验室评估提供原始资料和翔实数据,为学校的评建工作作贡献。
[1]曾爱华,刘捷,冼进,贾德良.高校实验室资产管理方法的改进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3:198-201.
[2]安洪勇,张颖,徐猛.高校计算机类实验室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煤炭技术,2011,12:235-236.
[3]李丽.高校实验室资产管理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0:255-256.
[4]李忠.基于B/S的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建立统一企业会计标准的要求,提升铁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中国铁路总公司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总公司及各级控股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后,在企业会计制度指导下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将不再适用。
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比以往更强调对资产负债表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关注企业的损益情况。这是一种会计理念的变化,其强调的是企业盈利模式和资产运营效率,而不仅仅是效果;更关注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而不是对历史的总结;更重视资产质量以及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权力义务,而不仅仅是一个数字。
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是铁路企业市场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向社会提供清晰、可理解的财务信息,从而取得资本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认同,吸引社会投资,融通资金,进而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步伐。通过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施趋同,有利于降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对国外投资项目的认识,做好走出去项目的评价,落实中国铁路走出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