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悦注册-挂机下载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1-08 02:28   

  杏悦注册-挂机下载影响恒温恒湿试验箱湿度试验中湿度检测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湿球纱布挂置的不规范。试验过程中也需要经常更换湿球纱布。“怎么挂”成为用户关心的话题,上海林频仪器特将湿球纱布的挂置方法和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挂置方法:第一步,剪取100mm左右的湿球纱布;第二步,湿球纱布完全浸湿后挂到湿度传感器上,悬挂或套入湿度传感器;第三步,湿球纱布上部分在湿度传感器上,下部分放入引流水槽内。恒温恒湿试验箱湿球纱布注意事项:1、若只做温度试验,请取下湿球纱布;2、若湿球纱布变硬、吸水性不好需及时更换,否则可能导致湿度不准;3、恒温恒湿试验箱内有两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湿球纱布需挂在下面一根;4、在没有湿球纱布的情况下,日常用的湿纸巾可替代;5、开始试验前,需对湿球纱布的挂置做检查,以免出现湿度难以稳定的情况;6、湿球纱布一般每月清洗一次,三月更换一片;7、更换湿球纱布前请洗手,以防污染湿球纱布(湿球纱布出厂前曾做灭菌处理)。

  医疗器械大多采用环氧乙烷(EO)灭菌,环氧乙烷是一种气态广谱杀菌剂,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然而过量的环氧乙烷对人体毒害较大,不仅会引起急性中毒,还具有致过敏、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因此需要控制医疗器械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国家标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七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T16886.7-2001)及国际标准ISO10993.7-1996(Biologicalevaluationofmedicaldevices)规定了医疗器械中环氧乙烷的最大允许残留量。对于持久接触器械,环氧乙烷对患者的平均日剂量不应超过0.1mg,对于长期接触器械,平均日剂量不应超过2mg,对于短期接触器械,平均日剂量不应超过20mg。国家标准GB/T16886.7-2001中提供的测定方法为顶空进样和溶液直接进样。顶空进样法采用气体进样,操作简单,且分析速度快。本文建立了一种顶空进样测定医用纱布中环氧乙烷残留含量的应用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适用性强,可用于医用纱布中环氧乙烷残留的快速定性定量测定。岛津公司HS-10顶空进样器采用高精度流量控制技术和均一稳定的恒温室控温技术,确保了峰面积良好的重复性,岛津GCSmart气相色谱仪搭载了AFM技术,手动调节也可以精准设定流量和分流比。两者通过LabSolutionsLE工作站软件实现全自动化分析。本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在0.4μg/g加标水平下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4%,适用于医用纱布中的环氧乙烷残留定性定量检测。岛津GCSmart气相色谱仪了解详情,敬请点击《GCSmart结合HS-10法测定医用纱布中环氧乙烷残留》关于岛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在国内的医疗器械设备市场,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主力军,进口产品在中国已经形成销售垄断。被“洋品牌”包围的国产医疗器械,只有自主创新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占领自己的阵地。“我国能造出卫星,能载人航天,可怎么就生产不出人造关节和螺钉呢?”面对医院里价格昂贵的“洋关节”,有专家戏言,“或许只有棉花、纱布才能在国际上有咱自己的品牌。”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如今医院里所用的高端医疗器械几乎是清一色的洋货,国货只能在自家门口的低端市场艰难图存。前不久,在第二届中国医疗设备自主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如何创新”这个已经被“嚼滥”的话题又一次摆上台面。不过,与会专家并不认为话题老旧,他们觉得被“洋品牌”包围的国产医疗器械,只有自主创新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占领自己的阵地。洋货一统天下“在国内的医疗器械设备市场,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主力军,进口产品在中国已经形成销售垄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一语道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尴尬境况。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要花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有近70%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核磁、MR、CT等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GE、西门子和飞利浦等外资公司手里。在我国医用电子产品领域,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护仪市场、90%的高档多道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占据,国产产品则主要集中在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器等低附加值种类上。在邱贵兴看来,我国现阶段应用的中高等国产医疗器械设备,80%至90%以上均为仿制,许多高端医疗器械被外资垄断,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加剧了百姓“看病贵”的社会矛盾。不过,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王岩依然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抱有乐观态度,在他看来,我国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仅为1∶5,而发达国家比例达1∶1,这说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还存在巨大的缺口。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却总也摆脱不了“山寨”、“低端”的头衔。缺乏核心技术邱贵兴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导致技术沉淀和积累不够。“器械设备对人才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精通材料学、工程设计学、临床医学的人才,而我国的大学尚无医疗器械设计专业。”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科技水平不足,许多核心技术都被发达国家所垄断,中国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足2%。邱贵兴表示,我国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多采用传统生产模式,许多产品是低水平重复生产,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并且大部分产品为低端组装。更需要指出的是,如今国内的许多企业目光短浅,一味追求高利润、快回报,喜欢做“一锤子买卖”。邱贵兴对此分析,由于医疗器械设备利润高,一些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虽然进不了大医院,但能进小医院就很赚钱,这样的小企业很容易自我满足,不愿再费心或投资搞研发。另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郑诚功认为,国内的中小企业之所以研发能力不足,主要是缺乏专利分析与布局的能力。另外,由于产学研医的合作机制不完整,也造成企业的研发动机不足。邱贵兴还强调,由于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国内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运作及培训体系,这也相对制约了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走自主创新之路近几年,医疗器械领域内经常讨论国内企业如何才能发展的问题,但开出的“药方”要么可操作性不强,要么没有触及根本。值得强调的是,2010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200亿元,专家预测,今后5年间,我国医疗器械设备销售收入还将翻一番,说明国内医疗器械设备市场的发展空间极其广阔。面对机遇,业内专家共同呼吁,国内企业“靠外资”不是根本办法,还是要走自力更生、搞自主开发的路子。对此,邱贵兴建议,国家要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生产商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鼓励临床医生直接参与产品研发符合国人特征和病症特点的骨科器械。另外,还要加强国产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确保自主品牌不受损害 打造龙头企业,增强与国际企业的抗衡能力。不过,王岩认为,就目前状况下,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还是应该鼓励企业联合兼并,实现规模经济,以此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陈东敏认为,国内的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还应该更直接地协助企业创新,中国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必须探索创新的模式,以满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多位专家呼吁,医疗器械产业还需要政府多一些的支持与扶持,把医疗器械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来做。国家应制定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要在政府采购政策上给予扶持,对于企业从原材料生产到器械研发与生产,都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进行扶持的,我国也可以借鉴参考。”王岩说。

  日前,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下设健康与消费者保护(IHCP)协会发布针对中国产厨具的主要芳香胺物质迁移情况检测技术指南文件。该检测技术指南主要关注含聚酰胺、三聚氰胺以及甲醛的厨房用品。文件支持对进口自中国或中国代工生产的聚酰胺与三聚氰胺塑料厨具实施欧委会特定要求并执行详细的审查手续。

  为贯彻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助力公路交通领域科研仪器国产化,推进交通运输部公路院交通强国试点建设,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推荐,4月12日,交通运输部公路院科研保障中心组织科研业务部门赴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国产科研仪器自主研发的进展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和需求对接。道路中心、桥隧中心、汽运中心、环境中心、计量站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调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重大平台中心主任张丽娜、雪迪龙公司董事长敖小强、钢研纳克公司副总经理袁良经与交通运输部公路院调研组进行座谈交流。调研钢研纳克调研组首先对钢研纳克公司进行参观调研。钢研纳克是国内钢铁行业的权威检测机构,也是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业务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测试研究机构之一。公司近五年承担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中国工程院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达124项,公司检测技术及其产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奖项。座谈期间,科研保障中心孙继洋介绍了交通运输部公路院基本情况和调研目的,钢研纳克公司介绍了材料检测、计量校准、无损检测领域自主研发成果。双方就公路交通领域相关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发需求进行了交流探讨。调研雪迪龙随后,调研组赴雪迪龙公司进行参观调研。雪迪龙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设有2个国外研发中心、100余个国内技术服务中心,拥有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400余项。调研组参观了雪迪龙数字生态展厅,并听取了该公司光谱、色谱、质谱、能谱、电化学传感器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的介绍。在座谈期间,双方围绕生态环境相关的“端+云+服务”、公路交通污染源排放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等内容进行交流,双方还就“双碳”目标、“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重点任务的技术需求开展技术研讨。本次调研为交通运输部公路院科研人员提升了视角,拓宽了视野。一些国产仪器设备生产企业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不但能提供优质可靠的设备,也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甚至依靠设备条件撬动关键问题突破。下一步,科研保障中心将坚决贯彻交通运输部公路院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扩大国产仪器设备企业的调研范围,精准对接国产仪器设备与科技创新的需求,助力交通运输部公路院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策划“国产仪器设备走进公路院”重大活动,加速交通运输部公路院科研项目中样品样机的研发、验证和产业化验证。

  随着航空航天、汽车、家电、科研领域的发展,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得到广泛应用。设备使用次数越多,设备零部件磨损和设备的老化越厉害,进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缩短工作寿命。试验结束后,简单的三步清洁步骤可保设备历久弥新:1、排出储水箱剩余的水,避免水箱结垢,使水箱达到延长寿命的作用。2、用过的湿球纱布取下,如纱布出现变黄、发硬则直接更换新的湿球纱布;如纱布依然完好可清洁后晾干下次继续使用,不仅节约纱布而且保护湿度传感器;再用干净软布擦拭工作室内的水汽或污渍,如工作室较大不方便手动清洁,也可以直接使用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高温功能,设定50度的高温烧烤半小时即可。3、打开工作室下方的挡风板(新型设备可直接打开,老式设备需使用梅花起子才能打开),用吸尘器或干抹布将沉淀在上面的灰尘处理干净。注意:清洁最好是在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停止工作半小时之后进行,因制冷系统在使用之后会有一定的温度,以免烫伤操作人员。

  中国新华社26日报道称,警方已经将2008年1月在日本发生的中国产饺子致人中毒事件的嫌疑人吕月庭(男,36岁,河北省人)抓捕归案。吕月庭曾是问题饺子生产厂家“天洋食品厂”(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临时工。他涉嫌为报复泄愤在饺子中投毒。截至27日凌晨,中国政府已通过外交途径就逮捕嫌疑人一事通报了日本政府。案发两年之后,事件终于朝着解决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由于中国警方于26日宣布已逮捕涉案嫌疑人,日中之间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了重大进展,两国的案件侦破合作取得了成果,或许会对日中外交关系带来积极影响。

  2013年9月3日,加拿大卫生部与NanoMagneticsLtd.联合宣布对中国产磁性玩具套装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产品是一种具有较强磁力的小球,可百变成雕像、拼图、模型等。涉及的产品有如下几种:此次被召回的产品于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加拿大销售,数量约为19万个。召回原因为:该磁性玩具套装由许多磁力较强的小球珠组成,易被儿童吞食或吸入,加拿大卫生部认为该产品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与其它东西不同,这些磁性小珠被吞食后更容易进入消化系统,如果不止吞食一个,吞食后由于磁力的作用,可能在消化系统中相吸而发生肠道梗阻,还可能缓慢引起肠壁撕裂,导致肠穿孔。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可能危及生命,可能对胃肠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往往需要采取紧急外科手术,但之后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健康危害。为此,加拿大卫生部建议消费者立即停止使用被召回的产品,与当地政府联系如何处理或重新回收。更多详情参见:

  在我国,生育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是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话题。辅助生殖作为现代医疗技术在响应国家人口问题上的应用,方兴未艾;生殖健康检测作为提高人口质量和防控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未来大有可为。为此,2022年6月19日,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简称“沙利文”)正式发布《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详述行业发展历程与产业现状,洞察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辅助生殖与生殖健康检测领域的关注者提供参考。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白皮书发布基于最新人口统计数据,少子及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最大灰犀牛之一。在中国,对于生育和人口质量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高度;随着2022年“两会”拉下帷幕,对于生育问题的讨论延续至今。辅助生殖技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辅助生殖为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曙光,而生殖健康检测则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实现优生优育。《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白皮书》对辅助生殖行业的行业现状、检测手段、技术发展、重要意义以及重点公司进行了梳理,旨在分析辅助生殖行业现状与痛点,以及生殖健康检测作为辅助生殖流程的关键一环对于辅助生殖行业、国家人口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意义,并聚焦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反映该市场上下游行业龙头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政策助力行业发展,辅助生殖行业热度持续上涨辅助生殖技术(ART)概述辅助生殖技术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人工授精(ArtificialInsemination,AI)和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及其各种衍生技术。其中,子宫内授精是人工授精的主要类型,是现有的辅助生殖技术中最简单的办法,但效果有限,受孕率较低。体外受精(IVF),俗称试管婴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辅助生殖技术。一个IVF周期可能需要2-3周,一般包括获取卵子、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和胚胎(受精卵)移植等一系列治疗流程。IVF技术分为三代:第一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第二代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以及第三代植入前基因/遗传学检测(PGT),每一代IVF适用于不同患者。作为现今治疗不育症最有效的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IVF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检测和治疗操作流程,在辅助生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辅助生殖行业总览辅助生殖行业是围绕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一系列参与者所共同组成的行业统称。辅助生殖行业以ART技术为核心,通过技术干预,使受孕发生,旨在治疗不孕不育症,造福患者乃至社会。按照发生的流程来看,辅助生殖行业可以分为上游和下游两部分,上游生殖健康检测和下游辅助生殖治疗共同构成完整的辅助生殖行业产业链。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辅助生殖行业顺应宏观环境,受到国家政策倾斜在世界许多国家,不孕不育症干预措施的可及性和质量仍是一大挑战。不孕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往往未被列为国家人口与发展政策和生殖健康战略的优先事项,也很少能获得公共卫生资金。但是在中国,无论是医疗技术的发展,还是连续推出的“二胎”甚至“三胎”的人口政策的积极落地,昭示着在中国大环境下,对于生育问题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高度。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白皮书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2020年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4.12亿人,十年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2020全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0‰,出生人口数量连续三年滑落,出生率为1952年该数据公布以来最低。为了减缓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以及出生率的下滑态势,国家人口政策逐步放开:从2015年“双独二胎”政策进阶到2021年5月提出的“三胎”政策,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极大利好辅助生殖行业;同时,政府出台监管政策完善行业顶层设计,行业监管趋于规范,足见国家政府重视生育和人口问题、积极支持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总体态度。通过推动重点地区试点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支付,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利好政策助力辅助生殖加速渗透和深度发展。辅助生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辅助生殖渗透率远低于全球其他发达地区,但增长速度快。在辅助生殖需求增大和技术的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作用下,与发达国家渗透率差距逐渐缩小。随着宏观政策的倾斜以及不孕不育疾病负担的加重,近年辅助生殖拿证机构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去,中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的医疗机构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广东),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地域分布的差异逐渐缩小。此外,相比于行业发展更为成熟的国家,我国开展三代辅助生殖的机构数量较少。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只有78家医疗机构被批准有资质实施三代PGT;此外,大量因染色体结构异常以及其他单基因遗传病导致的不孕不育夫妇也无法有效就医,反映出中国医疗资源尤其是拥有高端技术的医疗资源缺口较大。生殖健康检测对于提高个体生命质量和减轻社会宏观疾病负担意义重大生殖健康检测介绍在辅助生殖领域,生殖健康检测主要指在孕前时期需要对于孕前男女双方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和检测,保证健康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排查孕期可能出现的潜在不利因素,减少流产或出生缺陷的发生。生殖健康检测可作为辅助生殖流程中重要的一环,有助于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按照检测阶段来分,生殖健康检测主要包括在备孕期对于孕前男女双方的生殖健康相关检测,以及产前对于胚胎的检测。其中,孕前男女双方生殖健康检测项目包括:精子质量检测、激素检测、父母遗传病筛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染色体核型检测;产前胚胎检测主要包括:超声产检、穿刺产检、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T)、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检测CMA。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生殖健康检测产业链分析在生殖健康检测行业中,上游包括检测器械与耗材的提供商,提供包括检测设备、图像扫描设备、检测试剂等;以及检测结果分析系统开发者,提供用于化验结果分析的数据分析系统和用于染色体检测分析的图像扫描分析系统。行业下游包括检测分析专家网络、检测服务提供方、以及生殖健康检测消费者。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生殖健康检测的重要意义分析生殖健康检测不仅对于公民个体生活质量及健康和家庭幸福意义重大,也对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正面影响。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人口较多的国家。出生缺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和潜在寿命损失,已成为影响人口素质和群体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出生缺陷目前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为了减轻出生缺陷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的严重负担,我国大力推行出生缺陷一级、二级和三级防控措施,三级防控由于可操作性高,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普及;以超声检测、胎儿基因检测为代表的二级防控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同。但由于二三级防控的时间窗口依然较为滞后,检测时间已接近生产期或在患儿出生后,伴随着我国出生缺陷防控关口前移的趋势,以婚前孕前阶段检测为主的一级防控预计将快速推广。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在一级防控手段中,对备孕家庭进行染色体检测,筛查双方可能存在的染色体异常,针对性地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减轻因不明原因反复流产带来的个体伤害和家庭创伤,对整个社会的出生缺陷防控意义非凡。生殖健康检测除了作为辅助生殖流程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意义重大之外,也可潜在应用于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大范围的筛查。通过完善的生殖健康检测项目,排除可能威胁新生人口健康的遗传因素(如出生缺陷、癌症等),对于全人口的优生优育计划具有宏观的意义。染色体核型检测的重要意义分析在众多出生缺陷致病因素中,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严重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最新的真实世界数据表明,中国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已达到1.3%;而染色体核型检测等生殖健康检测有助于对这一情况进行排查,可帮助前置性发现一些高流产风险的胎儿,直接在胚胎移植前重新进行受精培育。在育龄人口中常规开展这样的检测不仅对个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意义重大,更极大利好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染色体检测技术经过多次迭代,逐步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效率不断提高。根据科技水平和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同,我国染色体核型检测技术可分为三代: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其中,三代染色体检测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设备和技术,对检测机构配置存在一定要求,不仅需要检测机构具有相当的人才储备与硬件设备和技术储备,更需要大量的检测样本信息积累用于优化系统与算法。生殖健康检测市场潜在容量可观,目前仍属一片蓝海目前,中国生殖健康检测潜在市场涵盖约4,000万对备孕夫妇,以此估算染色体检测市场潜能可突破550亿元人民币;未来检测范围有望拓展,甚至潜在可延伸至对于我国近3亿育龄人口,作为其常规开展的检测。目前生殖健康检测行业在我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行业上游硬件部分国产化程度低,且大范围、高质量的常规检测服务尚未开展。总而言之,在我国,生殖健康检测行业生态仍在构建和逐步完善中,广阔市场仍是一片蓝海。生殖健康检测及辅助生殖治疗技术持续发展,对于配套器械的创新研发及国产替代逐渐成为趋势长久以来,我国生殖健康检测面临检测成本高、医院普及度低、检测灵敏度不足、国家基因信息安全难保障等痛点;同时,辅助生殖治疗器械有自研自产能力不足,进口品牌仍占据主导等情况。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研发创新和产品更新迭代不仅是有效解决上述痛点的有效手段,更是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辅助生殖与生殖健康检测行业生态参与者分析《报告》对重点布局生殖健康检测行业的国内外公司进行了梳理,展现了差异化的技术竞争优势,以下为部分参与者介绍:辅助生殖行业上游参与者:生殖健康检测上游生殖健康检测领域涵盖影像检测、体液生化检测以及遗传学检测。其中,染色体核型检测作为在新生儿遗传病筛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可分为三代技术,其代表供应商差异较大,第二代染色体检测技术的代表供应商为国际显微成像巨头——徕卡和蔡司;第三代技术的代表企业为中国德适生物。徕卡显微系统公司(Leica-Microsystems):徕卡显微系统是全球显微镜与科学仪器的领导者。徕卡显微成像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成像系统拥有170余年显微镜生产历史,逐步发展成为显微成像系统行业的全球领导厂商。徕卡显微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部门:生命科学与研究显微、工业显微与手术显微部门。徕卡显微系统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7大产品研发中心与6大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及服务分支机构。徕卡显微系统历史悠久,作为第二代染色体检测的传统优势品牌,在全球各地区均有较高的市占率。蔡司显微镜(ZeissMicroscopyGmbH):蔡司作为显微镜制造商,主要提供用于生命科学、材料研究、教学和临床应用的全套显微镜系统及服务。蔡司显微镜始建于1846年;2006年,光学显微镜的各部门正式合并组建了CarlZeissMicroImagingGmbH,并于2011年合并了电子显微镜业务。蔡司染色体分析产品属于第二代技术,通过摄像机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实时图像拍摄下来并传输到电脑上,再利用染色体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调节处理、分割粘连和重叠的染色体、核型识别与排列等操作。受益于其高分辨率和分析多条染色体核型的功能,蔡司显微镜在全国各地生殖健康检测中心分布较为广泛。德适生物(DIAGENS):德适生物是中国生殖健康领域领军企业,秉承“让生命更好的传承”愿景,专注遗传疾病诊断、辅助生殖领域。在生殖健康检测领域,作为第三代染色体核型检测技术的探索者与先行者,德适推出全球首创AI染色体诊断设备MetaSight® 和AutoVision® ,获得全球唯一欧盟、中国两地上市许可。德适运用其染色体核型检测领域的专业能力,集研发、产业化及应用于一体,整合领域内的杰出人才与专家资源,为第三代技术保驾护航。在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及团队搭建能力支撑下,不仅保证了第三代技术下染色体检测报告快速出具,且极大促进AI核心算法不断高效优化与迭代。安诺优达(Annoroad):安诺优达基因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基因组行业的平台型企业,是国家卫健委首批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安诺优达通过采集流产组织、成人及儿童的血液等样品,进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比对分析,即可准确分析样本染色体数目非整倍性变异及0.1M以上的染色体缺失/重复异常。辅助生殖行业下游参与者:辅助生殖治疗下游辅助生殖治疗领域目前高端试剂/耗材由国际供应商如瑞典Vitrolife、美国Origio等为代表的欧美企业占据主要份额,国产辅助生殖无菌试剂器材产品市场份额不超过10%。但随着政策环境利好“国产替代”,国家计划对于辅助生殖医疗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国产化进行立项研究。例如由山东大学牵头,联合仁济医院、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医学科研机构,与德适生物、贝康医疗等机构合作开发辅助生殖相关试剂与耗材。Vitrolife:Vitrolife是一家瑞典医疗技术公司,成立于1994年,2001年在斯德哥尔摩交易所上市。Vitrolife专注于开发、制造和销售用于体外受精的医疗器械,为其客户提供广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培养基、检测试剂、和一次性耗材。Vitrolife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业务遍及约110个国家/地区。Vitrolife主要提供IVF以及诊所和测试实验室所需耗材来支持辅助生殖治疗,同时也提供胚胎评估相关的软件和设备,用于PGT服务,协助辅助生殖机构评估和筛选优质胚胎。德适生物(DIAGENS):德适生物作为生殖健康领域国内全流程领军企业,在辅助生殖领域下游亦有布局。伴随中国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大潮,德适生物依托国家对于辅助生殖相关试剂与耗材重点科研项目的支持,发展核心高值耗材和试剂,自主生产打破辅助生殖耗材生产技术的国际垄断,顺应政策趋势。孩子是每个家庭快乐的源泉,然而我国已步入不孕不育率较高的国家行列。随着技术的发展,辅助生殖为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曙光,而生殖健康检测则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实现优生优育。辅助生殖作为现代医疗技术在响应国家人口问题上的应用,方兴未艾;生殖健康检测作为提高人口质量和防控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未来大有可为。精彩会议预告:点击图片免费报名参加“第五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

  2011年9月29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加拿大卫生部与ShermagInc.联合宣布对中国产侧边可翻婴儿床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木质侧边可翻婴儿床配有隐蔽的可侧翻五金件,有各种颜色 型号为202647、211047和272547,可在床头或(床架底部的)竖板上找到。该款婴儿床可单独出售,或作为“ClairedeLune”、“FairyTales”以及“DormezVous”家具套装的一部分出售。弹簧床垫的标签上印有“Shermag”字样。该款婴儿床自2004年9月~2008年12月在TheLandofNod和其他婴儿用品专卖店出售,单价为400~800美元/张。型号产品名称UPC码颜色202647ClairdeLune7Tea211047FairyTales0Pecan211047FairyTales6Parchment211047FairyTales3Off-White272547Dormez-Vous0Off-White此次被召回的商品数量为:美国大约2300张,加拿大大约811张。召回原因为,该款婴儿床侧边栏五金件易破裂、脱落,造成侧边栏从婴儿床上掉落,此时,侧边栏和床垫之间会形成一个缝隙,使婴幼儿卡在里面造成窒息的危险,同时还将造成婴幼儿从床上掉落的危险。不正确的安装以及岁月磨损均会造成婴儿床侧边栏故障。截至目前,ShermagInc.公司和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已收到21起该款婴儿床侧边栏脱落的报告,但无人员伤亡。加拿大卫生部尚未收到任何事故报告。为此,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加拿大卫生部建议消费者立即停止使用该款婴儿床,并联系ShermagInc.公司获取免费修理工具加固侧边栏。

  作者林雪萍: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兼职教授落后20年中国科学仪器,一向是触目惊心地落后。在全球Top20的仪器厂家之中,呈现了85331的阵型。其中8家是美国,5家是日本,德国和瑞士各3家,还有一家英国企业,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列。而在头十家名单之中,六家企业是美国。美国的科学仪器,展现了跟半导体芯片一样强大的实力。全球近6000亿美元的半导体收入,美国公司的销售额占据近一半。如果说芯片反映了美国构建全球化底层基石的商业广泛性,那么科学仪器则真实地代表了美国的科研水平。科学仪器里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实验室分析仪器,它是科学家洞察世界奥秘的最高能力,也是研发人员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武器。全球实验分析仪器行业大约有700亿美金的规模,而中国市场总量仅占全球的7%。在中国消费的所有产品中,分析仪器是少数在全球使用占比垫底的高科技产业。相比于中国芯片消费量占据全球的54%,分析仪器的消费能力之低让人感到惊讶。很显然,中国是一个分析仪器使用严重不足的国家。对于分析仪器而言,用于称量分子重量的质谱仪,是皇冠上的明亮光环。它的发展,与科学家的成就密切相关。近百年来,有10个科学家因为质谱仪相关的原理而获得诺贝尔奖。质谱仪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商业化,进入石油成分的检测。而在七十年后的今天,推动它继续宝刀不老的则是生物医药的巨大需求。正是这种不断进化的能力,使得它成为引领分析仪器行业的龙头。在它身上,可以看到产品演化的痕迹。质谱仪的顶级标杆是丹纳赫旗下的ABSciex。不用说,创始人本人也是科学家。在分析仪器领域,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合体现象非常普遍。科学与商业成功联姻,是这个行业非常成熟的一种模式。ABSciex在1981年就将四极杆质谱仪商业化,这成为今后最经典的一个系列。全球几乎所有质谱仪厂家的标杆,包括美国赛默飞、安捷伦和日本岛津,在这类产品上,都在向它对齐。国内质谱仪目前能达到的成熟水平,刚好赶上ABSciex在10年前推出的4500系列。而现在它已经推出了7500。这个产品编号,清晰地标定了中国质谱仪跟国外产品的差距。这还只是性能参数的差异性,如果考虑到软件、数据库和可靠性,这个距离就会拉长到15到20年。看得见的20年,这就是差距所在。而无法识别的差距,还有更多。在国内用量最大的实验室分析仪器中,质谱仪和以色谱法分析技术的色谱仪的国产化率不超过个位数。而在价值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冷冻电镜或核磁共振波谱仪,国产化率则几乎是零。中国科学家所能取得的顶级成就,就矗立在这样一种几乎完全依赖的进口仪器的局面之上。分析仪器的难点最近两年,科学仪器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当资本大量涌进来的时候,也难免会感到失望。这个产业体量太小,似乎难以挑起大梁。这个行业实在太小,分析仪器在中国市场近400亿人民币。这样的总产值,又被近二十个不同类别的仪器来瓜分。质谱仪已经算大块头了,不到100亿。而这里向来被美国赛默飞、丹纳赫、沃特世、布鲁克、岛津等所垄断。同一个类别的仪器,又会有很多细分的技术支流。如果一个企业只做一种产品,注定销售额很难做大。除了产业规模之外,这个产业也有着自身特有的难点。人们日常接触宏观物体重量的方式是天平。而这种宏观重量的下限,则是由瑞士普利赛斯Precisa电子天平所完成。一个精密天平,如果可以测量1毫克(1克的千分之一)的粉状物,这是小数点后面带有3个零的1克。灰尘可以算是宏观世界的最后一站。而测量灰尘重量的百万级精度的微量天平,只在瑞士生产。这家公司在中国也有生产基地,但精度只有万分之一级。质谱仪是高端的分析仪器,可以看成是微观原子世界的天平。它可以通过类似对分子来量测体重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各种组成成分。例如PM2.5到底包含哪些颗粒。类似的分析仪器长期处于进口垄断的局面。中国进入质谱仪的时间,其实是非常短暂的。当年传统仪器的老家底,如北分、上分、南分、川分等,都未能打开这个局面,只做出了一些无法商业化应用的样机。时至今日,可以看到除了脱胎于当年冶金部的钢研纳克公司,其它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在攻坚。2006年,北京东西分析仪器算是推出了第一台商业化四极杆气质联用仪。陆陆续续,北京普析通用、上海舜宇恒平、广州禾信和杭州聚光旗下的谱育、江苏天瑞和源自天津大学的天津智谱,正在这个领域进行各自的耕耘。但目前基本还是聚集在三种精度等级中低端类型的质谱仪。而对于高端的轨道阱质谱仪,或者是更高级的傅里叶变换质谱仪,依然是美国赛默飞和德国布鲁克的天下。中国基本尚无任何的产品,可以进行对标。这个领域看似狭窄,但其实也是顶天立地之行业。既面向科研院所的科学家、面向企业研发人员,也面向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验员。而很多事情,跟老百姓也有关系。除了测试环境成分,在半导体领域检测高纯度的气体的时候,也是必不可少。很多气体浓度是9个9(0.999999999),而这种纯度之外需要掺杂的有用“杂质”的成分和数量,就要靠质谱仪的火眼金睛了。它需要面对的浓度是小数点后面10个零。所有研发的活动里,有一大半都会跟化学检测有关。质谱仪就是化学检测的终极手段。人们需要间接地侦查到,一个微环境下,有哪些分子,有多大的量。人们是在用这种仪器,跟分子进行对话。奇怪的是,这种设备的制造,表面看上去却很简单。质谱仪设备的零部件,有上千个。通过购买零部件的方式进行组装,完成一台机器并不复杂。这就是为什么在当前资本的加持下,国内质谱仪企业居然有六十多家,这种现象并非正常。在全球高度垄断的质谱仪行业市场里,只有五家顶级的质谱仪。即使放大到整个科学仪器行业,排名第一与排名第二十的销售额,可以相差二十倍。如此高度垄断的市场,很难想象小企业是如何存活下来,如何攻克技术难关。看上去,科学仪器的零部件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除了激光器、真空泵、高速数据采集卡、离子探针等要进口,大部分零件都可以逆向工程破解其中之道。实际上在中国的科学仪器界,存在着一种“半国产”的现象。一些跨国品牌会向国内合作伙伴,开放供应链环节,提供电路板等核心零部件,支持国产装配商形成自己的品牌。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安捷伦会扶持不同的渠道商,开发“国产品牌”的在线工业色谱分析仪、可挥发性气体分析仪等产品。这些渠道商往往在三桶油行业有着深厚的商业基础。实际上,安捷伦也通过这种本土化的方式,挤压包括日本岛津在内的竞争对手。然而,机器组装看上去并不复杂。但真正具有挑战性的,是如何让这台仪器稳定工作?这正是科学仪器最难的地方。这里面有很多工艺是近乎老师傅的经验。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物理、化学、真空、机械、电子、软件、自动化的综合协调。分析仪器都具备这种特点,它是一个综合学科相互妥协的艺术。而这种妥协,正是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最高智慧交融之地。四大贫瘠阻隔突破拥有高度垄断地位的美国科学仪器,得益于已经非常成熟的产业形态。在这里,科学家与职业经理人、全球市场和成熟资本,形成了稳定的四合一局面。科学仪器的起源,很容易找到大学科研的影子。而要成功商业化,则需要诸多因素的配合。就质谱仪而言,广州禾信创始人源自厦门大学的科学仪器工程系。而天津智谱的创始人团队来自天津大学精仪学院,而它的首席科学家则是天津大学多年研究质谱仪的资深学者。天津大学和厦门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立分析仪器专业的两家大学,这正是“北天大、南厦大“的由来。而国内质谱仪的顶梁柱之一的北京莱伯泰科的创始人,则是开创质谱仪一种技术流派的美国教授的弟子。然而,中国学者的创业注定需要先趟过一条艰苦的工程化之路,这里需要补齐的短板实在太多。四大贫瘠之地,限制了高端仪器的发展。首先是贫瘠的用户奶水。工业化产品的进步,高度依赖用户的使用反馈。但这一次,靠用户反哺是很难有机会的。搞基础课题研究的学者,非常依赖工具的先进性。电子显微镜多放大一倍,就能多发现一点奥秘。这意味着仪器国产化的首批用户,往往不能依靠一流的科学家。其次是贫瘠的学术氛围。对于研究分子结构的拉曼光谱仪,这是很常见的分析仪器。由于不同分子的谱形特征不同,因此可作为分子识别的“指纹”光谱,就像人的指纹可以用来识别人的身份。而拉曼光谱最早发现的几乎是100年前。很多分析仪器的原理,都有着如此古老的渊源。在这些领域,已经被写过无数篇论文。就像是被无数人挖过的矿藏现场,没有多少学术“油水”。对于这种“论文饱和区”,要想搞出高引用因子的SCI文章,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很多大学教授会避开这些领域的研究。然而,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这些贫瘠的学术化领域,正是丰富的工程化宝地。这里并不需要太多的创新,而更需要工程化的深挖和复耕。然而,如果科技部门的课题导向仍然以论文发布为导向,那么基础研究与商业化应用之间的桥梁,就会迟迟无法建立。第三是贫瘠的质量体系。中国有一条“创新鄙视链”,过分看重“技术创新”,而对“质量突破”熟视无睹。实际上,仪器制造界中,人们尚不清楚,如何才能建立完整的质量体系。面向医疗领域的仪器仪表,有ISO13485这种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然而这种国标体系,只是一个基础及格线的保障,它对行业的根本性突破几乎不起作用。中国仪器最大的困惑是,不清楚哪些参数重要、哪些参数不重要。质谱仪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质量与电荷之比的质量范围。当一台四极杆质谱仪的质量范围忽而是1000,忽而是2000的时候,很难搞清楚它的根本原因—是四极杆的差错,还是电源问题。如果是由于污染,它出现在什么位置,电子装置还是机械装置?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逆向工程而获得制造是很难回答的。这是中国制造的通用内伤,并非质谱仪所独有的伤疤。中国实验室所使用的高档洗瓶机,都是来自德国美诺Miele。这家生产绝对高档的洗衣机厂家,其实同时也是商用硬洗(烧瓶等实验器皿)和软洗(纱布等织物)的全球领导者。一台洗瓶机的空间是越大越好吗?国内一些洗瓶厂家的空间往往可以一次清洗180个瓶子。这个数字往往是见缝插针而给出来的。而一家洗瓶机新秀北京白小白公司,则坚持只提供150个瓶子。这家公司是借助于跟大学的合作,通过复杂的流体力学建模过程,才发现了让水流冲洗整个流槽但压力保持不衰减的门道。当压力衰减的时候,最远端的瓶子就会无法保证同样的清洗效果。而这种压力均匀的清洗管理,决定了150个瓶子才是最佳策略。最后一点,同样是中国高端制造的通病,那就是贫瘠的供应链生态。仪器的供应链,如阀门可以由供应商提供。这应该是供应链公共品。企业不能自行制造零部件,这绝非高效率的生产体系。然而实际结果则证明,为分析仪器配套的供应链一直非常拉胯。做一个价值高但产量很低的小众市场,没有供应商愿意参与配套。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有个零部件是T型喷嘴的镍锥。当企业终于选择好4个9纯度镍合金之后,发现要找到合适的对镍材料进行机加工的单位,非常之难。谁也不愿意收到这样的订单:当企业费心千辛万苦而调试好机床准备加工的时候,发现订单上面需求数量是1个。即使可以加工,在疲劳测试过程中发现仪器的寿命,总是不如国外。又是一段漫长的参数修改和实验,最后发现99.99%的镍纯度是够用了,但镍的密度却达不到。然而,有色金属冶炼厂是无法为如此少量的需求而改造工艺,锻造出符合密度要求的新镍胚材料。高纯高密度的镍,就成了一道迈不过去的死结。对于上市公司北京安图的微生物质谱仪,2022年产量不到100台。如此小的产量,要想找到供应链实在是太难了。太低的产量会导致企业的学习曲线过于陡峭。成本与质量都难以保障。仪器仪表,虽然是中国高端制造必须攻克的巅峰产业,但它其实本身是一个落后的半自动化半手工业的时代。从科学家,到商业化,这中间的工程化过程,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健康的供应链公共品。而国内,恰好都不支持。工业化思维的高端作坊体系实验室很常见的液相色谱仪,主要是美国沃特世、安捷伦和日本岛津所主导。它有很多关键部件,其中之一就是柱塞泵。而凯氮分析仪,则需要隔膜泵。要做好隔膜泵,就需要很好的隔膜。隔膜谁来提供?这个简单的问题,决定了中国仪器的关键走向。由于仪器需求量很少,零部件的供应都高度垄断。中国分析仪器制造商处于一种“无米下炊”的局面,只能高价接受国外的部件。而如果进行规格修改,就会缺乏现成零部件。很难找到合格的供应商。大企业不伺候这些小订单,小企业则质量无法保障。国产的动力电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国产的激光器,为中国激光切割设备,提供了最澎湃的国产动力;而分析仪器的供应链,还没有为国产仪器的崛起,做好准备。于是企业家必须开始自行建立制造能力。广州禾信开始花费大气力,突破制造技术。要想快速测出PM2.5颗粒物的粒径和成分,需要用一种空气动力学透镜组,将这些颗粒物进行加速、排队和聚焦,让分子们在赛道上奔跑。禾信需要制造这种类似“套筒透镜”的装置。外部是一个长30cm左右的管道,而管道内部则是6个逐级缩小的同轴透镜,就像插拔的钓鱼竿一样,精密配合组成。为了实现颗粒物在管道中心轴线上听话地排成一条直线队伍,管道内壁要实现镜面微米级加工精度,而同轴透镜内孔之间的同轴度,也要优于微米量级(百万分之一米)。这种高精度的加工和装配要求,对设备和人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超高精密的车床对同轴透镜进行加工,并且需要高精密的组装、测量工装等设备来辅助安装,确保多节透镜装配到管道后,其中心轴像光线一样直,最终实现颗粒物在中心轴上的排队和聚焦。制造这种微米级精度要求的“套筒透镜”是一个难题,而如何检测这些内孔的同轴度,还需要禾信格外建立一套更高精密等级的检测实验室。这,就是人们在宏观尺寸里想玩转微观分子世界所要面临的制造挑战。同样,位于德州制造有机元素分析仪以及液相色谱仪的海能公司,要把分析仪器做好,也要成为一位制造大师。海能则决定克服隔膜的难关。隔膜看上去呆头呆脑,但制造非常不简单。它一头在化学液体中,面临腐蚀环境,需要用一种四氟的高硬材料。而另外一面则需要使用橡胶,需要有一定的弹性,用来承接电机产生动能。这就需要对四氟材料成分有清楚的认识——大量的实验测试来寻找最佳物性,四氟与橡胶的组合中间需要有良好的密封黏胶剂,还要涉及到橡胶的振动频率。四氟材料花样繁多,选择合适的成分比例是一个试错筛选的过程,这就是试错成本大坑。从坑里爬出来的过程,就是巨大的成本投入。海能公司需要集合各种力量,化学家、物理家、机械工程师要一起上场,才能组合出一个隔膜泵的隔膜。而如此关键的零部件,大概有数十个。看上去都是小玩意儿,但是每一个小玩意儿都需要对材料有深刻的认识,还要有物理系统、化学反应的系统性设计。最后进到了车间,各种工艺派上用场。精密加工需要用车削复合中心,加工铜、加工铝、加工钢、加工ABS塑料。而塑料部件需要注塑,电路板稳定需要贴片机。仪表外壳钣金要进行表面的精密成型,最后要有复杂的喷涂设备。当供应链不能有效支撑的时候,高端仪器的制造不得不进入到作坊体系。然而,这种尝试是值得的。小记:静心突围需要有更多的科技经费,投入到工程化而非原理化的创新。这些工程化课题的水平,不应该由同行评议的教授来决定,而是交由企业家来评价。而一个企业家,必须变成现场制造大师,才能真正地搞好科学仪器。分析仪器就像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行当。需要时间,才能沉淀出艺术大师和制造大师。那些卡住中国分析仪器脖子的,也并不完全都在于技术创新,很多突破口在于质量创新。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地扭转质量这个牛鼻子,80%的卡脖子症状会自动消失。值此全球供应链大变局之际,分析仪器的破局之法,也是中国制造所要正视的挑战。

  中国科学仪器,一向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落后。在全球Top20的仪器厂家之中,呈现了85331的阵型。其中8家是美国,5家是日本,德国和瑞士各3家,还有一家英国企业,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列。而在头十家名单之中,六家企业是美国。美国的科学仪器,展现了跟半导体芯片一样强大的实力。全球近6000亿美元的半导体收入,美国公司的销售额占据近一半。如果说芯片反映了美国构建全球化底层基石的商业广泛性,那么科学仪器则真实地代表了美国的科研水平。科学仪器里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实验室分析仪器,它是科学家洞察世界奥秘的最高能力,也是研发人员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武器。全球实验分析仪器行业大约有700亿美金的规模,而中国市场总量仅占全球的7%。在中国消费的所有产品中,分析仪器是少数在全球使用占比垫底的高科技产业。相比于中国芯片消费量占据全球的54%,分析仪器的消费能力之低让人感到惊讶。很显然,中国是一个分析仪器使用严重不足的国家。对于分析仪器而言,用于称量分子重量的质谱仪,是皇冠上的明亮光环。它的发展,与科学家的成就密切相关。近百年来,有10个科学家因为质谱仪相关的原理而获得诺贝尔奖。质谱仪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商业化,进入石油成分的检测。而在七十年后的今天,推动它继续宝刀不老的则是生物医药的巨大需求。正是这种不断进化的能力,使得它成为引领分析仪器行业的龙头。在它身上,可以看到产品演化的痕迹。质谱仪的顶级标杆是丹纳赫旗下的ABSciex。不用说,创始人本人也是科学家。在分析仪器领域,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合体现象非常普遍。科学与商业成功联姻,是这个行业非常成熟的一种模式。ABSciex在1981年就将四极杆质谱仪商业化,这成为今后最经典的一个系列。全球几乎所有质谱仪厂家的标杆,包括美国赛默飞、安捷伦和日本岛津,在这类产品上,都在向它对齐。国内质谱仪目前能达到的成熟水平,刚好赶上ABSciex在10年前推出的4500系列。而现在它已经推出了7500。这个产品编号,清晰地标定了中国质谱仪跟国外产品的差距。这还只是性能参数的差异性,如果考虑到软件、数据库和可靠性,这个距离就会拉长到15到20年。看得见的20年,这就是差距所在。而无法识别的差距,还有更多。在国内用量最大的实验室分析仪器中,质谱仪和以色谱法分析技术的色谱仪的国产化率不超过个位数。而在价值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冷冻电镜或核磁共振波谱仪,国产化率则是零。中国科学家所能取得的顶级成就,就矗立在这样一种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仪器的局面之上。分析仪器的难点最近两年,科学仪器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当资本大量涌进来的时候,也难免会感到失望。这个产业体量太小,似乎难以挑起大梁。这个行业实在太小,分析仪器在中国市场近400亿人民币。这样的总产值,又被近二十个不同类别的仪器来瓜分。质谱仪已经算大块头了,不到100亿。而这里向来被美国赛默飞、丹纳赫、沃特世、布鲁克、岛津等所垄断。同一个类别的仪器,又会有很多细分的技术支流。如果一个企业只做一种产品,注定销售额很难做大。除了产业规模之外,这个产业也有着自身特有的难点。人们日常接触宏观物体重量的方式是天平。而这种宏观重量的下限,则是由瑞士普利赛斯Precisa电子天平所完成。一个精密天平,如果可以测量1毫克(1克的千分之一)的粉状物,这是小数点后面带有3个零的1克。灰尘可以算是宏观世界的最后一站。而测量灰尘重量的百万级精度的微量天平,只在瑞士生产。这家公司在中国也有生产基地,但精度只有万分之一级。质谱仪是高端的分析仪器,可以看成是微观原子世界的天平。它可以通过类似对分子来量测体重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各种组成成分。例如PM2.5到底包含哪些颗粒。类似的分析仪器长期处于进口垄断的局面。中国进入质谱仪的时间,其实是非常短暂的。当年传统仪器的老家底,如北分、上分、南分、川分等,都未能打开这个局面,只做出了一些无法商业化应用的样机。时至今日,可以看到除了脱胎于当年冶金部的钢研纳克公司,其它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在攻坚。2006年,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推出了第一台商业化四极杆气质联用仪。陆陆续续,北京普析通用、上海舜宇恒平、广州禾信和杭州聚光旗下的谱育、江苏天瑞和源自天津大学的天津智谱,正在这个领域进行各自的耕耘。但目前基本还是聚集在三种精度等级中低端类型的质谱仪。而对于高端的离子阱质谱仪,或者是更高级的傅里叶变换质谱仪,依然是美国赛默飞和德国布鲁克的天下。中国基本尚无任何的产品,可以进行对标。这个领域看似狭窄,但其实也是顶天立地之行业。既面向科研院所的科学家、面向企业研发人员,也面向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验员。而很多事情,跟老百姓也有关系。除了测试环境成分,在半导体领域检测高纯度的气体的时候,也是必不可少。很多气体浓度是9个9(0.999999999),而这种纯度之外需要掺杂的有用“杂质”的成分和数量,就要靠质谱仪的火眼金睛了。它需要面对的浓度是小数点后面10个零。所有研发的活动里,有一大半都会跟化学检测有关。质谱仪就是化学检测的终极手段。人们需要间接地侦察到,一个微环境下,有哪些分子,有多大的量。人们是在用这种仪器,跟分子进行对话。奇怪的是,这种设备的制造,表面看上去却很简单。质谱仪设备的零部件,有上千个。通过购买零部件的方式进行组装,完成一台机器并不复杂。这就是为什么在当前资本的加持下,国内质谱仪企业居然有六十多家,这种现象并非正常。在全球高度垄断的质谱仪行业市场里,只有五家顶级的质谱仪。即使放大到整个科学仪器行业,排名第一与排名第二十的销售额,可以相差二十倍。如此高度垄断的市场,很难想象小企业是如何存活下来,如何攻克技术难关。看上去,科学仪器的零部件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除了激光器、真空泵、高速数据采集卡、离子探针等要进口,大部分零件都可以逆向工程破解其中之道。实际上在中国的科学仪器界,存在着一种“半国产”的现象。一些跨国品牌会向国内合作伙伴,开放供应链环节,提供电路板等核心零部件,支持国产装配商形成自己的品牌。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安捷伦会扶持不同的渠道商,开发“国产品牌”的在线工业色谱分析仪、可挥发性气体分析仪等产品。这些渠道商往往在三桶油行业有着深厚的商业基础。实际上,安捷伦也通过这种本土化的方式,挤压包括日本岛津在内的竞争对手。然而,机器组装看上去并不复杂。但真正具有挑战性的,是如何让这台仪器稳定工作?这正是科学仪器最难的地方。这里面有很多工艺是近乎老师傅的经验。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物理、化学、真空、机械、电子、软件、自动化的综合协调。分析仪器都具备这种特点,它是一个综合学科相互妥协的艺术。而这种妥协,正是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最高智慧交融之地。四大贫瘠阻隔突破拥有高度垄断地位的美国科学仪器,得益于已经非常成熟的产业形态。在这里,科学家与职业经理人、全球市场和成熟资本,形成了稳定的四合一局面。科学仪器的起源,很容易找到大学科研的影子。而要成功商业化,则需要诸多因素的配合。就质谱仪而言,广州禾信创始人源自厦门大学的科学仪器工程系。而天津智谱的创始人团队来自天津大学精仪学院,而它的首席科学家则是天津大学多年研究质谱仪的资深学者。天津大学和厦门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立分析仪器专业的两家大学,这正是“北天大、南厦大”的由来。而国内质谱仪的顶梁柱之一的北京莱伯泰科的创始人,则是开创质谱仪一种技术流派的美国教授的弟子。然而,中国学者的创业注定需要先走过一条艰苦的工程化之路,这里需要补齐的短板实在太多。四大贫瘠之地,限制了高端仪器的发展。首先是贫瘠的用户奶水。工业化产品的进步,高度依赖用户的使用反馈。但这一次,靠用户反哺是很难有机会的。搞基础课题研究的学者,非常依赖工具的先进性。电子显微镜多放大一倍,就能多发现一点奥秘。这意味着仪器国产化的首批用户,往往不能依靠一流的科学家。其次是贫瘠的学术氛围。对于研究分子结构的拉曼光谱仪,这是很常见的分析仪器。由于不同分子的谱形特征不同,因此可作为分子识别的“指纹”光谱,就像人的指纹可以用来识别人的身份。而拉曼光谱最早发现的几乎是100年前。很多分析仪器的原理,都有着如此古老的渊源。在这些领域,已经被写过无数篇论文。就像是被无数人挖过的矿藏现场,没有多少学术“油水”。对于这种“论文饱和区”,要想搞出高引用因子的SCI文章,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很多大学教授会避开这些领域的研究。然而,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这些贫瘠的学术化领域,正是丰富的工程化宝地。这里并不需要太多的创新,而更需要工程化的深挖和复耕。然而,如果科技部门的课题导向仍然以论文发布为导向,那么基础研究与商业化应用之间的桥梁,就会迟迟无法建立。第三是贫瘠的质量体系。中国有一条“创新鄙视链”,过分看重“技术创新”,而对“质量突破”熟视无睹。实际上,仪器制造界中,人们尚不清楚,如何才能建立完整的质量体系。面向医疗领域的仪器仪表,由ISO13485这种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然而这种国标体系,只是一个基础及格线的保障,它对行业的根本性突破几乎不起作用。中国仪器最大的困惑是,不清楚哪些参数重要、哪些参数不重要。质谱仪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质量与电荷之比的质量范围。当一台四极杆质谱仪的质量范围忽而是1000,忽而是2000的时候,很难搞清楚它的根本原因——是四极杆的差错,还是电源问题。如果是由于污染,它出现在什么位置,电子装置还是机械装置?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逆向工程而获得制造是很难回答的。这是中国制造的通用内伤,并非质谱仪所独有的伤疤。中国实验室所使用的高档洗瓶机,都是来自德国美诺Miele。这家生产绝对高档的洗衣机厂家,其实同时也是商用硬洗(烧瓶等实验器皿)和软洗(纱布等织物)的全球领导者。一台洗瓶机的空间是越大越好吗?国内一些洗瓶厂家的空间往往可以一次清洗180个瓶子。这个数字往往是见缝插针而给出来的。而一家洗瓶机新秀北京白小白公司,则坚持只提供150个瓶子。这家公司是借助于跟大学的合作,通过复杂的流体力学建模过程,才发现了让水流冲洗整个流槽但压力保持不衰减的门道。当压力衰减的时候,最远端的瓶子就会无法保证同样的清洗效果。而这种压力均匀的清洗管理,决定了150个瓶子才是最佳策略。最后一点,同样是中国高端制造的通病,那就是贫瘠的供应链生态。仪器的供应链,如阀门可以由供应商提供。这应该是供应链公共品。企业不能自行制造零部件,这绝非高效率的生产体系。然而实际结果证明,为分析仪器配套的供应链一直非常拉胯。做一个价值高但产量很低的小众市场,没有供应商愿意参与配套。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有个零部件是T型喷嘴的镍锥。当企业终于选择好4个9纯度镍合金之后,发现要找到合适的对镍材料进行机加工的单位,非常之难。谁也不愿意收到这样的订单:当企业费心千辛万苦而调试好机床准备加工的时候,发现订单上面需求数量是1个。即使可以加工,在疲劳测试过程中发现仪器的寿命,总是不如国外。又是一段漫长的参数修改和实验,最后发现99.99%的镍纯度是够用了,但镍的密度却达不到。然而,有色金属冶炼厂是无法为如此少量的需求而改造工艺,锻造出符合密度要求的新镍胚材料。高纯高密度的镍,就成了一道死结。对于上市公司北京安图的微生物质谱仪,2022年产量不到100台。如此小的产量,要想找到供应链实在是太难了。太低的产量会导致企业的学习曲线过于陡峭。成本与质量都难以保障。仪器仪表,虽然是中国高端制造必须攻克的巅峰产业,但它其实本身是一个落后的半自动化半手工业的时代。从科学家,到商业化,这中间的工程化过程,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健康的供应链公共品。而国内,恰好都不支持。工业化思维的高端作坊体系实验室很常见的液相色谱仪,主要是美国沃特世、安捷伦和日本岛津所主导。它有很多关键部件,其中之一就是隔膜泵。而要做好隔膜泵,就需要很好的隔膜。隔膜谁来提供?这个简单的问题,决定了中国仪器的关键走向。由于仪器需求量很少,零部件的供应都高度垄断。中国分析仪器制造商处于一种“无米下炊”的局面,只能高价接受国外的部件。而如果进行规格修改,就会缺乏现成零部件。很难找到合格的供应商。大企业不伺候这些小订单,小企业则质量无法保障。国产的动力电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国产的激光器,为中国激光切割设备,提供了最澎湃的国产动力;而分析仪器的供应链,还没有为国产仪器的崛起,做好准备。于是企业家必须开始自行建立制造能力。广州禾信开始花费大气力,突破制造技术。要想快速测出PM2.5颗粒物的粒径和成分,需要用一种空气动力学透镜组,将这些颗粒物进行加速、排队和聚焦,让分子们在赛道上奔跑。禾信需要制造这种类似“套筒透镜”的装置。外部是一个长30cm左右的管道,而管道内部则是6个逐级缩小的同轴透镜,就像插拔的钓鱼竿一样,精密配合组成。为了实现颗粒物在管道中心轴线上听话地排成一条直线队伍,管道内壁要实现镜面微米级加工精度,而同轴透镜内孔之间的同轴度,也要优于微米量级(百万分之一米)。这种高精度的加工和装配要求,对设备和人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超高精密的车床对同轴透镜进行加工,并且需要高精密的组装、测量工装等设备来辅助安装,确保多节透镜装配到管道后,其中心轴像光线一样直,最终实现颗粒物在中心轴上的排队和聚焦。制造这种微米级精度要求的“套筒透镜”是一个难题,而如何检测这些内孔的同轴度,还需要禾信格外建立一套更高精密等级的检测实验室。这,就是人们在宏观尺寸里想玩转微观分子世界所要面临的制造挑战。同样,位于德州制造有机元素分析仪以及液相色谱仪的海能公司,要把分析仪器做好,也要成为一位制造大师。海能旗下的悟空,则决定克服隔膜的难关。隔膜看上去呆头呆脑,但制造非常不简单。它一头在化学液体中,面临腐蚀环境,需要用一种四氟的高硬材料。而另外一面则需要使用橡胶,需要有一定的弹性,用来承接电机产生动能。这就需要对四氟材料成分有清楚的认识——大量的实验测试来寻找最佳物性,四氟与橡胶的组合中间需要有良好的密封黏胶剂,还要涉及到橡胶的振动频率。四氟材料花样繁多,选择合适的成分比例是一个试错筛选的过程,这就是试错成本大坑。从坑里爬出来的过程,就是巨大的成本投入。海能公司需要集合各种力量,化学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要一起上场,才能组合出一个隔膜泵的隔膜。而如此关键的零部件,大概有数十个。看上去都是小玩意儿,但是每一个小玩意儿都需要对材料有深刻的认识,还要有物理系统、化学反应的系统性设计。最后进到了车间,各种工艺派上用场。精密加工需要用车削复合中心,加工铜、加工铝、加工钢、加工ABS塑料。而塑料部件需要注塑,电路板稳定需要贴片机。仪表外壳钣金要进行表面的精密成型,最后要有复杂的喷涂设备。当供应链不能有效支撑的时候,高端仪器的制造不得不进入到作坊体系。然而,这种尝试是值得的。小记:静心突围需要有更多的科技经费,投入到工程化而非原理化的创新。这些工程化课题的水平,不应该由同行评议的教授来决定,而是交由企业家来评价。而一个企业家,必须变成现场制造大师,才能真正地搞好科学仪器。分析仪器就像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行当。需要时间,才能沉淀出艺术大师和制造大师。那些卡住中国分析仪器脖子的,也并不完全都在于技术创新,很多突破口在于质量创新。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地扭转质量这个牛鼻子,80%的卡脖子症状会自动消失。值此全球供应链大变局之际,分析仪器的破局之法,也是中国制造所要正视的挑战。

  北京市民戴口罩出行从11月起,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GB/T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人们寄予厚望的新国标,实施情况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新国标推广效果不佳新国标实施已20多天,记者调查发现,执行新国标的产品难觅踪影,市场销售的防霾口罩大多数标示执行的标准都为GB2626-2006。记者查询了解到,这项强制性国标名为《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分类是“劳动防护用品”,用于职业性呼吸防护,包括某些颗粒物防护,如粉尘、烟雾等非油性颗粒物。记者在京东、天猫和淘宝3家购物网站上看到,每家网站综合排名前15位的防霾口罩中,没有一款执行新国标。其中,在京东上有一款国产防霾口罩宣称检测依据为GB/T32610-2016,但执行标准依然为GB2626-2006。记者在京东上咨询一款3M防霾口罩,客服人员回复称,他们的产品执行的都是GB2626-2006,这就是目前的国标,其他标准就不清楚了。在淘宝和天猫上,情况基本与京东差不多。客服人员也都不了解新国标,只是强调达到国标GB2626-2006要求就是合格的,可以放心购买。实体店情况如何?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和莲怡路上的几家药店和超市。情况基本上和网店相同,所销售的防霾口罩标示也大都是执行GB2626-2006标准。销售人员对于新国标,要么压根儿没听说过,要么就是说不清楚。新国标根据空气质量不同,将口罩的防护级别由低到高分为4级:D级、C级、B级、A级。如D级适用于空气质量中度及以下污染、PM2.5浓度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时 而A级口罩适用于空气严重污染、PM2.5浓度小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时使用。但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还没听说过这种分级标识的口罩,店内暂无这类口罩销售。对于新国标落地难,专家解释说,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项推荐性标准,对生产企业没有强制约束力,企业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市民购买防霾口罩全凭感觉那么,新国标的出台是否有助于增强公众自我防护意识,选择正确的防霾口罩呢?记者做了两次不同空气污染程度下,公众出行佩戴口罩情况的调查。第一次是11月13日,当天10时10分北京是霾黄色预警。记者在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一个路口处观察,在约有100位通过路口的行人中,戴口罩的仅有7人。戴口罩的行人中,有4人佩戴了N95型号类可过滤PM2.5的口罩,3人佩戴一次性口罩和普通棉质口罩。11月18日9时整,北京空气质量指数(AQI)213,重度污染,霾橙色预警。记者来到广渠门内大街家乐福超市对面的红绿灯路口,观察了15分钟,粗略统计这期间大概有300人经过,其中戴口罩的是58人,戴口罩人数达到20%。显然,相较于前一次黄色预警时调查,此次橙色预警时,戴口罩的人数明显增多。但仍然有高达80%的人没有做任何防护,这其中既有老人,也有年幼的孩子。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当橙色预警时,健康防护措施包括提醒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 一般人群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户外活动可适当采取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他们都表示,知道雾霾对健康有害。对于雾霾天外出是否应该戴口罩,大家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不戴口罩的市民大多表示,已经习惯了,无所谓 有的则说,戴着难受 还有人说,经常有雾霾,防不胜防,干脆不戴了。戴口罩的市民则表示,雾霾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出门还是应该戴上口罩。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雾霾严重时,她出门都会戴上口罩。但当记者询问她是否了解防霾口罩知识时,她则笑称不清楚,也没听说过口罩新国标。她购买的标准就是,网上销量大、宣称防霾的口罩,对于是否真能防霾,她称自己也无从验证。市民赵先生称,自己戴不戴口罩,主要凭感觉,如果灰茫茫,能见度明显降低,自己则会佩戴专业防霾口罩。记者还采访了万丰路附近一个叫橙色年代小区的门卫吴大爷,他表示,自己几乎天天在室外,但从来不戴口罩,戴上觉得不舒服,喘不上来气,心发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这个小区对面的一个养生会所员工正在外面一字排开做健身操,并且没有一个人戴口罩。专家表示,雾霾天气市民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其中非常有用的一个办法就是戴口罩。平时应该多了解防霾口罩相关知识,做到科学有效防护。防霾口罩执行标准亟待规范由于此前一直没有民用口罩的国家标准,导致我国PM2.5防护口罩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山寨防霾口罩充斥市场。许多在售的PM2.5防护口罩没有统一标识,质量参差不齐,品牌鱼龙混杂,既让消费者难以选择,更使其健康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工业防尘口罩被大量误用,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健康隐患。然而,新国标实施以来,市场销售的防霾口罩,执行标准仍然一片混乱。记者统计了一下,目前防霾口罩大多数执行的是《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这一工业用口罩标准,也有执行医用产品标准《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还有的执行的是企业标准。此外,有部分口罩标示执行的是美国、欧洲等国外标准。但这些标准都不适用于民用口罩,如工业防尘口罩有着严格的佩戴条件限定,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后,容易造成头晕等身体不适状况。记者发现,今年1月,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还发布了一个团体标准——《PM2.5防护口罩》,但调查并未发现市场有标示这一标准的口罩销售。专家表示,急需强化新国标的推广,规范普通民众适用的PM2.5防护口罩市场,以便有效保护公众身体健康。知识链接防霾口罩,你选对了吗?最常见的口罩主要有普通棉布、纱布口罩、医用一次性无纺布口罩、活性炭口罩及医用N95口罩,它们有何区别呢?1.普通棉布、纱布口罩——对PM5以下没阻挡最普通的纱布口罩防护空气中的颗粒物效果最差。普通的棉布、棉纱口罩能滤除大部分粉尘和颗粒物,但对PM2.5几乎没有什么防护作用。2.医用一次性无纺布口罩——阻挡效果有限这种口罩对于细小颗粒物阻挡效果有限,阻挡细菌却不能防尘。3.活性炭口罩——吸附异味更有效活性炭口罩添加了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层,但它只对隔绝异味起作用,对抗颗粒物防霾效果欠佳。4.N95口罩——大多数PM2.5能挡住测试显示,达到N95和KN95标准的口罩能过滤大气中95%以上的PM2.5颗粒,能有效阻隔其进入呼吸道。选对,你戴对了吗?1.按面型选择普通/细码型号,将头带每隔2~4厘米处拉松,金属软条向上。2.戴上口罩并紧贴面部,口罩上端头带放于头后,然后下端头带拉过头部,置于颈后,调校至舒适位置。3.将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央顶部向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4.双手尽量遮盖口罩并进行正负压测试。正压测试:双手遮着口罩,大力呼吸,如果空气从口罩边缘溢出,即佩戴不当,需要再次调校头带和鼻梁金属条。负压测试:双手遮着口罩,大力呼吸,口罩中央会陷下,如有空气从口罩边缘进入,即佩戴不当,需要再次调校头带和鼻梁金属条。耳戴式佩戴方法1.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 2.用口罩抵住下巴 3.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尽可能舒适 4.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向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戴对,还要注意什么?不管是戴口罩前或者是取下口罩后,都应该彻底清洗双手,确保卫生。佩戴及脱去口罩的过程需要注意不要用未清洗的双手接触到口鼻。N95等防霾口罩是不需要一次性抛弃的,一般来说,在使用两天后,就要更换新的,否则也起不到防护的作用。用过的口罩要谨慎丢弃,为了避免手接触到口罩泼水层表面,应持绑绳或松紧带,或用纸包好,再丢入垃圾桶。一般情况下口罩的有效期是2~5年。如果过期了,可能会发生潮变,密闭性也会有问题。

  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12日在昆明举行。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路甬祥讲话,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白立忱出席,省委书记李纪恒致辞,总装备部原科技委主任兼副部长李安东出席。路甬祥说,希望产学研各界人士牢固树立、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更加重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作用,促进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为我国产业创新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强劲动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更好地团结协调各方力量,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专家智库优势,为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完善科技与产业创新法律政策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贡献。李纪恒说,云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努力推进全省产学研深度融合。我们将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重要契机,进一步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云南产业向“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方向转型。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沟通交流,加快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寻求合作,促成更多的产学研优秀创新成果在云南落地。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发表讲话,介绍了国家在鼓励各领域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计划。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原国家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旅游局原局长邵琪伟,中石油原副总经理李新华,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甄砚,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马德秀,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赵炜,福建省原副省长李川,原卫生部副部长佘靖,西安卫星测控基地政委王建俊,我省领导李江、王树芬、杨嘉武出席大会。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陈小娅主持大会,副省长董华发布《云南宣言》。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是我国产学研合作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开放合作、转型升级”为主题,对获得2015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和突出贡献奖的369个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为2015年认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授牌。其中,云南省23家单位及个人,7个项目获奖,并有3个联盟被吸收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体会员。大会围绕一带一路’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校企双创人才与国际企业孵化器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与成长企业创新”、“生物检测监测产业创新”等6个专题等设立了分论坛,多名“两院”院士和来自全国的1000余名科技、企业、金融等产学研界代表开展了交流研讨。大会还发布了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好案例》。

  仪器信息网讯2014年5月22日,在CISILE2014召开期间,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机分会与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的&ldquo 第三届中国试验机技术论坛&rdquo 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该论坛始于2012年,旨在分析总结中国试验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及遇到的瓶颈,共商探讨发展出路,有效促进中国试验机产业的发展。本届论坛主要邀请到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秘书长李春明,请其就我国试验机行业的市场规模、技术进展进行了估测与盘点,同时就业内对试验机国标GB/T228.1存在争议一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李春明秘书长市场估测:国内市场规模达120亿国产与进口比例接近1:1李春明以2012年数据为基础,粗略估计出我国试验机市场容量为113-125亿元人民币,国产与进口的市场份额比例接近于1:1,&ldquo 各占半壁江山&rdquo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试验机行业中规模以上(年产值达2000万元)的企业有95家,行业主营收入接近97亿元,其中出货值仅为8亿元。对此,李春明特别指出:&ldquo 这其中还有近20家规模以上的试验机企业数据未统计进来,如时代之峰、三思纵横、丹东奥龙、钢研纳克等。&rdquo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试验机行业的进口额度达10亿美元之多,&ldquo 其中,试验台的进口份额占进口总额的45-50%,这说明我国各种性能试验台主要靠进口,国内试验台产品还满足不了用户需求。&rdquo 李春明补充到。技术盘点:国内试验机进步很大,多个机种打破技术垄断会上,李春明简要盘点了我国各类高载荷试验机、环境模拟试验机、振动试验台等多个机种在近3年的发展亮点。例。

粤ICP备17072953号-1Copyright(C)2023-2024首页_天辰平台注册_登陆测速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