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6A娱乐”首页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不仅使用便利,安全卫生,还能有效地防止细菌感染和医原性交叉感染。
由化学纤维包括聚酯、聚酰胺、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制成的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其属于一次性无纺布医疗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口罩、防护服、手术衣、隔离衣、实验服,护士帽、手术帽、医生帽、手术包、产妇包、急救包等一次性医用耗材系列。与传统的纯棉机织医用纺织品相比,医用非织造织物具有对细菌、尘埃过滤性高、手术感染率低、消毒灭菌方便、易于与其它材料复合等特点。
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行业上下游因具体产品而异,主要表现在上游原材料的不同。如医用口罩的主要原材料为熔喷布、无纺布、聚丙烯、鼻梁条等原材料;医用防护服主要材料为聚烯烃与PTFE:医用防护服材料种类较多,主要包括聚丙烯纺粘布、新聚酯纤维与木浆复合水刺布、SMS非织造布、高聚物涂层织物、透气膜/非织造布复合布;医用防护手套主要原材料为丁腈胶乳、PVC糊树脂、增塑剂、降粘剂以及多种辅料助剂。产业链中游为各种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的生产,主要包括一次性口罩、防护服、手术衣、隔离衣、实验服,护士帽、手术帽、医生帽、手术包、产妇包、急救包等。下游则为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的应用,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主要应用于医疗行业、化工行业、美发美容行业以及日常家庭房护理等。
熔喷布是口罩最核心的材料,熔喷布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1~5微米。熔喷布可用于空气、液体过滤材料、隔离材料、吸纳材料、口罩材料、保暖材料、吸油材料及擦拭布等领域。
熔喷布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1~5微米。空隙多、结构蓬松、抗褶皱能力好,这些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
2020年3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对外介绍,面对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需求井喷,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推动相关中央企业加快生产线建设、尽快投产达产,扩大熔喷布市场供给,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各类非织造布年产量达593.22万吨,较2008年增长196.31%。按照我国熔喷无纺布占无纺布产量的0.9%来测算,2018年我国熔喷无纺布产量约为5.34万吨。
与跨国企业相比,国内熔喷布生产企业中虽然也有个别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且在自主研发方面和产品质量方面也取得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经营模式仍然是小而散的局面,行业集中度低,专业化水平低;企业分散在各个行业和群体中,技术落后、设备低效、生产规模小,尚不能形成完善的系统和较强的整体竞争力。目前,我国熔喷布企业主要分布在安徽、广东和山东地区,三个省份熔喷布企业占比超全国的70%。
无纺布(英文名:Non Woven Fabric 或者 Nonwoven cloth)又称不织布、非织造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近年来,基于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优势,非织造布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生产工艺以纺粘为主,2018 年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为 297.12 万吨,在非织造布总产量中占比达 50.09%,主要应用于卫生材料等领域; 其次分别是针刺工艺占比 22.96%,水刺工艺占比 10.83%,化学粘合工艺占比 6.61%,热粘合工艺占比 5.43%,气流成网工艺占比 2.51%,熔喷工艺占比 0.90%, 湿法工艺占比 0.66%。
从非织造布产量方面来看,我国非织造布在行业发展前期呈指数式增长,从1978年至1997 年的 20 年间,我国非织造布年产量翻了近 100 倍。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保持增长态势,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仍然逐年攀升,2018 年我国各类非织造布年产量达 593.22 万吨,较 2008 年增长196.3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1.47%。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非织造布的应用集中在高新技术的渗透和新型材料使用上,在建筑、汽车、服装、卫生材料、航空航天、环保等行业使用广泛,尤其是在卫生材料市场中的需求量逐渐扩大,车辆用纺织品、鞋类和人造革市场同样呈现新气象,非织造布凭借其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竞争优势,行业潜力巨大。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4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将有望突破800万吨。
目前,我国有六大无纺布生产基地,其分别坐落在河南省长垣市、湖北省仙桃市、浙江省绍兴市、山东省淄博市、江苏省仪征市以及广东省南海区。其中,这次疫情的重灾区湖北省仙桃市是我国无纺布之都。据悉,湖北省仙桃市拥有非织造布及其制品企业101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3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占全中国60%的无纺布产品市场份额。
此外,广东省南海区是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位于南海区九江镇,总规划面积约332万平方米,北区分为配材生产区、成品生产区、高端产业区和物流仓配区四大区域。将医卫用非织造布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聚基地。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2019中国非织造布行业10强企业显示,目前在我国,非织造布行业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峰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2019中国非织造布行业优秀供应商显示,目前在我国,非织造布行业优秀供应商主要有以下企业:
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聚丙烯是丙烯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系白色蜡状材料,外观透明而轻,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应用极为广泛,是世界五大合成树脂之一,是极为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从行业下游来看,聚丙烯广泛应用于塑料编织、医疗、包装、汽车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聚丙烯供给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聚丙烯产能约为2036万吨/年,2019年已经增长至2460万吨,行业产能增长迅速。而从原料供给来看,得益于煤化工与煤制烯烃的技术进步,煤制PP增长迅猛,以煤制丙烯为原料的PP产能达到654万吨左右。在原油价格不稳定,且有所上升的大背景下,预计为来几年投产的产能中,煤制路径占比依然较高,其产能占比仍将不断扩张,2020年我国聚丙烯产能将突破2600万吨。
从产量来看,得益于不断突破、成熟的生产技术,以及下游的需求高速增长,中国的聚丙烯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开工率也维持在高位,我国聚丙烯产量从2016年的1770万吨已经增长至2019年的2235万吨。2019年新投产的产能虽然带来了一定的供给压力,但仍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聚丙烯产量将近2400万吨。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以口罩、防护服以及医用消毒液为代表的医用防护类产品需求激增,在此期间,不少企业开始跨界生产相关产品以弥补其产能不足。文章以口罩、防护服以及医用手套为例对其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12倍,进一步缓解了口罩供需矛盾。其中,医用N95口罩日产能产量分别达到196万只、166万只,有效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需要。
从我国大陆地区口罩产值数据来看,口罩产业产值保持高速稳定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超过10%。而新冠疫情大幅推动中国口罩产业的产值增长,据预测,预计2020年大陆地区的口罩产值将突破2250亿元。从2019年的数据看,在各类口罩中,医用口罩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4%,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口罩产值中,医用口罩的产值比例将有大幅提升,比例将超过94%。
据产业大数据机构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医用口罩许可证共有559张,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353家企业。医用口罩企业主要集中河南、江西、江苏、湖北、广东等省。其中,河南省医用口罩企业数量最多超100家。
近年来,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在疫情扩散前呈稳定增长趋势。2014-2019年,中国个人防护用品市场的市场规模(按终端销售额计)由542.5亿元增长至87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0%。2020年初,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在突发疫情的短期内出现产品脱销与价格哄抬现象,迅速拉动市场规模与增速增加。预计规模将近1000亿元。伴随疫情扩散,供需缺口出现,行业增长速度大幅提升。但未来自疫情稳定后,供需紧张局面将缓解,市场规模与增速回落至以往的平稳水平。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截至2020年2月6日,我国医用防护服产品批文总数为48个,涉及43个生产企业。我国医用防护服产品企业主要集中在以河南、湖北为主的华中地区,区域获批企业总数为21家,占全国资质企业总数的48.8%;华东地区获批企业总数为12家,占总数的27.9%。
其中河南省是我国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主要聚集区,区域企业数量为15个,湖北省获批企业数为5个,安徽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为4个,山东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为3个,江西、河北、天津、广东四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仅为2个。
一次性防护手套是用以保护手部不受伤害的用具。在医疗方面主要是用于医疗检查隔离防护之用。主要有医用检查手套、无菌医用手套、医用X射线防护手套等。一次性健康防护手套按照材质不同可分为丁腈手套、PVC手套、乳胶手套和PE手套,根据品质等级和用途可分为医疗级和非医疗级,医疗级手套是指需要满足目标国家医疗市场质量认证体系或准入标准的产品,主要用于医疗手术、医疗检查、医疗护理等领域。
在我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非典、H1N1、新冠肺炎等特殊事件的刺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变化,未来几年对一次性手套的需求将会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如果仅在医疗行业使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卫生技术人员达1010万人,按照国外医疗行业60%以上的人员消耗防护手套的比例估算,每人每天消耗6支手套,2019年需求量达到132.71亿支。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使得医护人员及民众对防护手套需求暴增。同时,经过这次的疫情将提升个人健康防护意识,一次性手套市场潜力巨大。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1.4万家企业可以生产手套。在区域分布上,浙江省是我国手套生产的第一大省,拥有相关企业超过3.5万家;其次分别为广东、山东、江苏、河北。不过,这些生产手套的企业,普遍成立时间较短、规模偏小。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66%的手套生产企业成立时间在5年以内,且大多数企业注册资本在200万元以内。
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最大的应用领域可谓算是医疗行业。口罩、防护服、一次性医用手套等主要用于医疗卫生人员,集中在医院、诊所、体检中心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1.4万个,其中医院3.4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2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6.0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6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万个,门诊部(所)26.7万个,村卫生室62.1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万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5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106个。未来,随着医疗卫生机构的不断增长对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这将会极大地推动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刺激消费欲望,享受类消费的比重不断提升。在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已经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通讯后,居民的第五大消费热点,而且行业正处于稳定上升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美容美发行业就业人口2700万人,预计2020年就业人口将突破3000万人。
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医疗美容市场,预计2020年,中国医美行业规模将达到3150亿元。虽然医美行业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强大的消费能力推动医美行业在中国呈现出勃勃生机。未来,随着美容美发行业就业人口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增,该行业一次性防护用品需求也随之扩大。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